拘役和拘留的区别这又是什么梗?

  “培养了这么多年,结果却替国外培养了个科学家”,这是人们嘲讽何碧玉父母的线岁时考入清华大学,人们都觉得她以后定是国家栋梁之材,可她赴美留学后却不愿归国。

  2000年,14岁的何碧玉以河南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她创造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线年,何碧玉出生在河南新乡,她的父母都是华北石油地质局的工程师。

  何碧玉父母不余遗力地培养着女儿,何碧玉2岁多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她读书认字了,在同龄孩子们还不懂知识是何物时,她就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了。

  何碧玉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发现小学的知识已经跟不上她的步伐了,当时新乡一中开设了少儿班,专门招生天资聪慧的孩子,老师建议何碧玉的父母给她报名这个“天才班”。

  此后,何碧玉学习更加用功,她的成绩排名也越来越靠前了,她说:“我比聪明的同学努力,比努力的同学聪明”。

  当时何碧玉考入清华的消息被各大媒体报道,他们称她为“神童”,大家觉得她将来必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能为国家做贡献。

  在清华学习期间,何碧玉也算是“风云人物”,“神童”的身份让她很是引人注意,清华的老师很偏爱这位优秀的学生,何碧玉也在这样高等的学府里一路成长着。

  2004年,何碧玉赴国外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她在国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她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刚刚出去时,那种强烈的归国之心却越来越模糊了。

  何碧玉动摇了。虽然父母一直催她回来,可她还是决定留在国外,很快她便拿到了国外绿卡(有消息称,如今她已加入了国外身份)。

  又一个清华才子留美不愿回来,消息一经传出,人们议论纷纷,更有人讽刺她的父母:“培养了这么多年,结果替国外培养出个科学家”。

  她回答:“国外的科研环境比较好,在这里做科研更方便,至于回来我也有考虑过,但具体时间还没有确定”。

  有人觉得何碧玉留在国外是为了更好地做科研,科学无国界,所以她的举动倒也可以理解,要用包容的态度去对待这件事情。

  然而也有人认为虽然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是有身份的,国家培养了她,她应该不忘本,以一名中国科学家的身份报效祖国,才是正选。

  有我国知名教授曾担忧,那些不愿回来的“精英”们帮着别国做出的巨大科研成果,到最后恐怕会成了对抗我国的“武器”。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