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通訊員 安朝陽 王傑 記者 成英)農行渭南分行積極踐行“國之大者”,緊緊圍繞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所需和人民群衆所盼,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工作機制,持續傾斜資源,加大金融供給,爲改善人民生活、便利企業融資,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普適性和直達性,以更大格局、更大力度、更大手筆踐行普惠金融主力軍的責任擔當。截至一季度末,該行累計投放普惠貸款超6億元,淨增3.4億元,增速30%;貸款客戶中涉農及小微企業客戶占比超82%。
走進大荔縣安仁鎮新華村,十幾位技術人員正在爲冬棗大棚安裝溫控器,一座座大棚連接在一起,占據了新華村“大半江山”。在冬棗棚裏修剪棗樹的王安民看見農行的工作人員十分高興,“多虧了農行給我貸款搭建大棚,還安裝了‘智慧小喇叭’,我隨時都能在手機上查看大棚裏的溫濕度,掌握時間來大棚幹活,不僅讓我一年能多收入20萬元,管理還比過去輕松多了!”
大荔縣安仁鎮是全國有名的冬棗産業大鎮,冬棗種植面積超過9萬畝。多年來,大荔農行積極支持冬棗現代化設施産業,大力扶持冬棗種植戶搭建溫室大棚和溫棚智能空調物聯網設備,讓農戶居家就能實時獲取設施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實現信息化管理手段及土壤、病蟲害檢測等自動化控制,提升産量,以智慧農業促進産業增效、棗農增收。
這幾年,王安民明顯感覺到貸款申請越來越便捷了,“從需要填寫資料、漫長等待到通過農行掌上銀行點一點就能貸款,真的方便多了!”
貸款周期長、手續多、門檻高、擔保難,這是農民貸款的現實困境。如何讓被傳統征信擋在門外的農民更方便地貸到款?農行渭南分行先後組建87支農戶信息采集團隊,走村入戶,進行客戶數據收集、客戶篩選甄別、客戶授信額度評議等工作,累計爲全市2067個行政村、10萬余戶農戶建立了信貸檔案,預授信額度130億元。截至3月末,該行累計投放“惠農e貸”近90億元,普惠農戶貸款較年初淨增2.4億元,增速35%。
農行渭南分行聚焦普惠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下沈經營重心、延伸服務觸角、推廣特色産品、提高審批效率,用心用情打造銀企命運共同體。今年一季度,該行普惠型小微企業法人貸款較年初淨增7538萬元,增速20%,爲秦東大地579戶小微企業提供了優質、高效的融資支持。
“農行服務還是好,全程線上指導放款,我在家裏用手機操作就及時拿到了資金,真是幫了我大忙了!”陝西蒲城秦星建設機械有限公司法人魚先生收到貸款資金到賬通知後激動地說道。
陝西蒲城秦星建設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有四十余年曆史的生産礦機設備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榮獲蒲城縣政府“重合同守信用”稱號,1月下旬,企業受疫情影響停工停産,資金周轉陷入困境。農行蒲城縣支行第一時間安排客戶經理與企業對接,實地走訪了解詳細情況,並結合實際按照“一企一策”精准爲其匹配個性化線上信貸産品,成功爲企業投放“納稅e貸”38.8萬元,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確保普惠金融覆蓋面的基礎上,農行渭南分行還通過不斷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發放信用貸款等,多措並舉讓利小微企業——減少企業融資費用支出,承擔抵押評估費、保險費、抵質押登記費等第三方機構相關費用,免去小微企業貸款相關的服務費用等。
農行渭南分行不斷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聚焦百姓的衣食住行強化推動“個貸+”高質量發展,持續拓寬個人貸款場景布局,依托“醫護e貸”“教師e貸”煙商e貸”“房抵e貸”“助業快e貸”等特色主打産品,對標普惠金融服務,全力支持小微企業主、返鄉農民工、畢業大學生等群體創業創新,助力産業鏈客群、專業市場客群、優質納稅客群等個體經營穩健發展。截至3月末,該行普惠型個人貸款較年初淨增2615萬元,增速46%。
“多虧了農業銀行,在我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主動聯系到我,39萬元貸款短短3天就打到卡上了,真是幫了我大忙。下一個旺季,如果有資金需要,我還會選擇農行!”發出如此感慨的,是渭南市潼關縣康華煙酒店的老板張女士。
農曆正月是煙酒副食銷售的旺季,張女士同往年一樣,特意多備了一些貨,但受疫情反複的影響,煙酒門市一度陷入蕭條困境。農行潼關支行在疫情期間得知煙草零售商均不同程度出現了資金周轉困難這一情況後,立即組織開展摸底調查,通過電話詢問、逐戶上門查訪等方式,迅速整理出有信貸資金需求的煙草零售商清單,本著“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開辟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流程,提升放貸速度,用最短的時間爲受疫情影響煙草零售商提供信貸資金,爲他們“貸”去信心。
農行渭南分行將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充分發揮點多面廣優勢,統籌線上線下服務,持續深化“能貸、會貸、願貸、敢貸”機制,鞏固拓展普惠貸款發展的良好勢頭,不斷向普惠客戶提供全渠道、全流程、全覆蓋的金融服務,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農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