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第一版 張鹿山繪制《黑風山》(封面作者潘線月第二版 汪玉山、汪繼遠繪制《真假唐僧》(封面作者胡若佛)
說起來可能很多讀者都不會相信,即使是在我國通俗讀物、連環畫出版最繁盛的那幾十年,我們也一直未完成一套完整講述《西遊記》故事的經典連環畫。
1950年初,作爲新中國通俗讀物出版中重要的任務,連環畫出版受到高度重視。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新美術出版社、連環畫研究室等單位專門組織連環畫的創作與出版。1954年至1958年,上海人美社先後組織上海畫家創作出版了《火焰山》《怒打假國丈》等10冊《西遊記》故事連環畫。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西遊記》連環畫的創作組織工作也于1954年開始,1955年4月首先出版了吳光宇繪制的《三調芭蕉扇》,1956年又接續出版了徐燕孫、金協中合作繪制的《蟠桃宴》和陳雲波繪制的《小雷音寺》,至1958年出版了《西遊記》故事連環畫10冊。
爲避免資源的重複消耗,1955年後,各大出版社對曆史名著等重大主題進行了選題的統一擇定和資源分配。這次改革,使當時全國畫家得以集中優勢力量攻關集體性創作難題,爲中國現代美術史留下了意義重大的一系列經典長篇連環畫。人民美術出版社繼續組織以在京畫家墨浪、任率英爲主的創作力量繪制《水浒傳》;天津美術出版社承擔的任務是《聊齋故事》;上海人美社集中力量創作《三國演義》,並繼續完成《紅樓夢》和《東周列國故事》。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出版任務就是《西遊記》。
1955年至1962年,河北人美社先後共出版了27冊《西遊記》連環畫。組建的24人創作組幾乎網盡當時最負盛名的人物畫家,如北京的徐燕孫、劉淩滄、任率英,河北的劉漢宗,上海的胡若佛、錢笑呆、汪玉山等。值得一提的是,冀美社的這次創作組織,是迄今有據可查的新中國連環畫套書出版中首次大規模聯合南北畫家的集體合作。這27冊連環畫出版之後,很快獲得全國廣大讀者的喜愛,其影響力以傳閱便攜、通俗易懂的優勢逐步超越了小說、戲曲和廣播。
60多年來,河北美術出版社組織創作出版的這一套《西遊記》連環畫,是新中國古典名著連環畫改編史上故事覆蓋最全面、讀者綜合評價極高的公認經典。但即使是冀美版這套最全的《西遊記》連環畫套書,連續接力創作60余年,也仍然留有故事情節不夠完整的遺憾。囿于各種原因,集中在小說中“唐僧取經”起因的故事線索部分,包括“蟠桃宴”之後的“大鬧天宮”情節,之前也都沒能組織創作完成。
2016年10月,我應河北美術出版社之邀參加活動,機緣巧合與冀美版《西遊記》連環畫的第二代作者、編輯張鴻林探討連環畫創作一事,並由此了解到張老先生20年來的遺憾。由于多種原因,出版社一直未能尋到適合的作者來完成接力創作任務的“最後一棒”。2017年4月,幾經磋商,出于經典補全的曆史責任,我與河北美術出版社簽訂創作協議,補繪《大鬧天宮》後的5冊缺失分冊。
這一畫就是5年,目前完成了《尋訪取經人》《唐僧出世》《夢斬泾河龍》《唐僧取經》4冊的共400余幅畫稿。我一邊完成創作任務,一邊提高自己的創作本領。不僅要完整、妥當地通過繪畫轉述故事情節,還要兼顧故事背景的曆史元素,爲此我盡力查閱大量資料,反複刪改圖稿。本來簽訂的創作周期是兩年,出版社給予我最大的信任、支持與寬容,耐心地等了我5年。今年,連環畫終于與讀者們見面了。
用繪畫講故事,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在我國已經深耕發展逾千年的線描藝術,更是講述故事最精彩的藝術語言。我在院校裏教授傳統線描藝術課程多年,在創作《西遊記》連環畫的5年裏,每天閱讀前輩留下來的經典畫作,再將這些心得與同學們分享,並日複一日流于創作的筆端……恍惚之間,我感覺到在68年的歲月裏,我們一直在努力傳承文化經典,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