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VC的核心競爭力——“投後賦能”

  投後管理,時常被各家機構挂在嘴邊用來招攬項目。但在實際情況中,很多機構對創始人應允的優質投後服務,往往只是品牌宣傳和吸引資源的手段。

  近二十年間,中國的風險投資機構數量增加了十幾倍,還有許多産業資本、民間資本紛紛入局,競爭已至白熱化階段。因此,有許多業內人士認爲,在越來越“僧多粥少”的時期,投後管理成爲一家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近一兩年,“幾十家投資機構,瘋搶一個項目,有的投資人爲了拿份額堵門送錢,還有人甚至不惜賣房子”,這樣的新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投資圈出現。對于企業來說,投後已經成爲融資時選擇機構的加分項。融資拿錢決定了公司的發展速度,什麽時候融資、拿誰的錢,都是有講究的。特別是中後期項目,戰略融資對企業發展擴張至關重要。

  反過來講,當前太多機構不斷比拼資金規模。如何在衆多産業投資中突破重圍,獲得LP和企業青睐,已經是GP不斷思考的命題。這也在倒逼機構要將更多關注度放産業賦能方面,提升被投企業的價值,更好地盤活手中資産。

  對LP而言,誰能把每一分錢的利益最大化,更高質量地管理自己的錢,這是機構的本事。一家GP除了常規的投資動作之外,背後能夠帶來的賦能價值也是關鍵。因爲,好項目能最終得以退出,不僅是投前人員投得准、投得好,還得需要投後部門養得好、及時退。

  投後管理的根本意義在于盡可能減少已投項目的各種風險,確保企業保值增值,從而確保投資機構的投資價值。各行各業的企業不同,機構投資階段不同,對應的投後管理工作也多少存在一定差異。

  但現實情況是,市場上活躍的VC/PE中,大約只有20%設立了專門的投後管理團隊,這部分機構中,投後專職人員占比大多低于10%。與投資、募資相比,投後管理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也是大多數股權投資機構陷入退出難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且,很多機構對創始人應允的優質投後服務,往往是品牌宣傳和吸引資源的手段,在實際投後服務中,絕大多數機構也就是每年定期收集企業財務報表和參與企業董事會,遠遠達不到爲企業真正賦能的程度。

  由于對産業和企業情況了解不深入,在管理運營過程中如果進行“不適配的”投後管理,也會適得其反。因此,大多數的機構只是在一些戰略性的大方向上發言討論,真正貨真價實的投後管理在股權行業中實爲鮮見。

  從今年開始,各個資金龐大的LP開始匹配擁有不同能力的GP去補缺資金管理的短板。配置具有明顯投後管理優勢的GP已經成爲當前LP尋找優質基金管理人的重要現象。

  隨著整個股權行業越來越重視投後管理,投後管理已經在“募投管退”全流程中扮演重要的“中場”和“後衛”的重要角色。

  畢度海10年來爲超過100家企業提供戰略落地、業績提升、人力資源等企業賦能項目,並致力于爲VC/PE投後、專精特新“小巨人”、准IPO等類型企業提供略落地成長服務,同時也是多家知名投資機構投後管理的戰略合作品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