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孩名叫 David Aguilar,来自西班牙安道尔。由于先天问题,在 David 开始了解这个世界时,他右臂的肘部以下都没有长出来。
大部分残疾孩子的童年,几乎都是惨痛的。除了经历不了正常男孩子一样的体育运动以外,可能还要忍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八岁时,父亲给 David 买了很多乐高玩具,原本以为 David 只会简单的玩一阵子,就和别的玩具一起放在角落吸灰。
这个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事,让老父亲始料未及。从那之后,原本做来拼小汽车、飞机的乐高,就被 David 开始解体重装,开始了自己的乐高义肢制造。
由于 David 胳膊还有一块发育不完全的“手”,在皮筋的控制下,这个乐高义肢是可以根据他的意愿自由活动的。
虽然 MK1 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但是它的牢固性却非常理想,甚至可以用来做俯卧撑都不会散架。。。
原先对 David 异样眼光的人也逐渐对他另眼相看,都想和他成为朋友,摸一摸他的乐高义肢,都觉得太 TM 酷了。。。
比如说一块双面胶+乐高,就可以随手在桌边制作一个钥匙扣。乐高小人就像是为充电线量身定做的一样,出奇的吻合。
超过 100 万片乐高积木,重 1.5 吨,可以开到 20KM/H 的 1:1 乐高布加迪威龙
只要将若干乐高,以及一群长不大的男人聚在一起,就会出现很奇妙的事,比如说他们会开始用乐高造房子。。。
如果你偶然在欧洲的某个小巷子看见这样的乐高补丁并不用惊讶,这是由德国艺术家 Jan Vormann 发起的活动:Dispatchwork。
Jan Vormann 的家乡在二战期间遭受了战火洗礼,很多建筑物变得残缺不全。正好出门的时候口袋里有多余的乐高,就被他用来给城市打上了五颜六色的补丁——以此来呼吁和平。
当他在 Ins 上发出了号召,很多人都响应了他,许多艺术家纷纷在出门前装满一口袋的乐高,去寻找城市的伤疤。
说到乐高的最初,原本它是由一个丹麦比隆叫 Ole Kirk Kristiansen 的木匠创造的。
木制玩具是乐高的雏形,它经历了近百年的演变,从木制玩具变成塑料模块。而且一开始的塑料模块,并不能像今天这样可以随心所欲的拼接。这是后来才加入的设计。
因为,孩子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并且他们能通过玩去发展很多重要的技能。对于有乐高的孩子来说,他们从不把拼搭停留在想象中,而是不停的尝试、失败、再重新尝试的过程。
在这个人口只有 6000 的城市,超过三层的建筑都很难见到,小到机场和酒店的路程短到只要 10 分钟。
乐高的总部、工厂以及 Legoland 都在这个小镇。与其说这里是乐高的世界,不如说这是一个乐高的天堂。
这样的彩蛋在 LEGO House 只要仔细找,会发现很多。比如说这个在游泳池里尿尿被管理员发现的熊孩子。
期间差评君还和乐高的设计副总监 Matt Ashton 简单聊了两句(真的很简单,因为只有两句)
差评君:乐高的IP系列都非常受欢迎,而且起到了一定文化传播的作用,之前乐高也出过中国年夜饭和舞龙主题作品,是否考虑跟中国更多元素结合,比如葫芦娃这种?Matt:有,但是保密。
与其说是乐造新世界,不如说是重建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它鼓励每个孩子做天马行空的不合逻辑的实验,哪怕不按照图纸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