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这片海洋文化的沃土上,海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文化的纽带。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与福建日报社的合作,正是为了推动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里,海的那一方,承载着多少华人侨民的历史与情感。
小时候,家里的老人常常提到“我们的祖先是从中国来的”,这句话在我心中埋下了思考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理解这背后隐藏的辛酸与复杂。南洋的月光,是否能照耀到福建的山川?这正是那些在南洋辛勤劳作的先辈,时常抬头仰望的思乡情怀。
在槟城海珠屿,我曾站在大伯公庙前,凝视着那块饱经风霜的石炉。它的历史可追溯至200多年前,见证了华人在这片土地上的艰辛与奋斗。乾隆十年,来自福建的马福春与两位兄弟乘船抵达槟城,成为最早的华人移民。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打下了这一片土地的基础。
海珠屿不仅是地理的坐标,更是华人文化的象征。每当我站在这片海边,心中总是充满了对祖先的敬仰与感激。他们的故事是华人社群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虽然早期的生活艰辛,但他们从未忘记故乡,依然通过侨批等方式维系着与家乡的联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马来西亚华人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我们的身份认同也在悄然变化,从“我是中国人”到“我是马来西亚华人”,再到如今的“我是马来西亚人”。这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融合与认同的深化。
作为第四代的我,成长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身边充满了不同的语言和习俗。我深知,我们这一代不仅是文化的承载者,更是身份的缝合者。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对“海的这一方”的思念始终存在。
在欧洲的日子里,我常常在会议与活动中推广中华文化。每当我走在异国的街头,想起槟城的街灯和炒粿条的香味,心中便会涌起浓浓的乡愁。
我们的祖辈不是移民者,而是开拓者。他们的努力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如今,我们将继续传承这份文化,让它在新一代中发扬光大。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铭记祖先的付出与牺牲。
“海的这一方”不仅是地理的界限,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属。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马来西亚华人将继续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