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菌季开始!好消息昆明这里的见手青管够……

  ,条件可食,是云南人的“心头好”之一。而市场里头茬的野生见手青价格有的已上千元,想尝鲜的只能让钱包痛一下。外省的朋友,要不望屏幕兴叹,要不买回家自己做怕中毒,只能有机会到云南再吃。

  其实,还有一种解决方法,那就是吃人工培育的见手青。人工培育的长啥样?味咋样?有毒没?记者走进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一探究竟。

  这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牛肝菌新品种“中菌黄见手青1号”。手轻轻一碰菌盖,马上就能看到变色,确实是“见手青”。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菌种与资源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刘祈猛介绍,见手青没毒的也有,但很少。黄见手青1号经过毒理检测后确认为实际无毒级,食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营养价值还不输野生见手青。

  虽然叫见手青的牛肝菌很多,但实现人工栽培却很难。难在要找到那个“它”,首先尽量不需要跟具体树种共生,同时降解木质纤维素和利用营养成分的能力也较强。刘祈猛介绍,黄见手青1号是研究团队从海南找到的一种野生牛肝菌“中华腐生牛肝菌”,经历4年多的人工驯化,最终培育出这一人工种植见手青新品种。

  新品种培育出来,还要走出实验室。2024年11月,“中菌黄见手青1号”通过新品种专家组鉴定,目前已经与企业合作,逐步实现产业化人工栽培。位于昭通市鲁甸县的栽培工厂,现在能实现见手青“天天产”。据介绍,人工栽培的见手青市场批发价大约80-90元。全国人民“见手青自由”不再遥远。

  目前,与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沟通栽培意向的公司有百余个,4家公司已达成合作且已进行栽培,预计产值近2亿。同时,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菌种与资源研究中心正继续优化栽培管理技术,并进一步选育优化品种,正在培育“中菌黄见手青2号”。

  别看一朵菌小,但我国食用菌背后的产业可达到上千亿元。而栽培食用菌产业向高值化方向发展,则需要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相信肉厚鲜美的见手青,定助力云南食用菌产业在高值化的路上不断前进。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