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单招志愿填报,对于每一位即将踏入高职院校大门的学生来说,都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决策节点。为助力单招考生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成都职教》特推出“单招填报指南”系列稿件,方便考生及时了解学校及专业信息、制定志愿填报策略、避免常见的填报误区,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完成高职单招志愿填报工作。
2024年,我省高职单招实行“五统一”,其中在志愿设置上,由以往的1个单招院校志愿,改变为设置9个平行的院校志愿。调整后,高校往年的单招录取数据不再具有参考价值,不少考生在填报高职单招志愿时犯难了:“没有分数参考,我该怎样选报学校和专业?”
中职类考生则需结合专业类别招生计划、志愿院校及个人分数三个方面,决定是否报考高热度院校。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招收200名计算机类中职生,想报考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考生的成绩在319及以上则比较稳妥。
其实,高职单招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志愿的选报范围得到扩大,志愿填报的难度进一步降低,被高校录取的几率也增加了。如果考生掌握一些报考规律,把握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特点,就能合理填好高职单招志愿,实现所报即所愿,所愿即所录。
高校办学实力越强,专业举办越有特色,通常会吸引到更多考生填报,与之相对应的录取分数也自然会更高。如何判断拟报考高校的办学实力和专业特色呢?当前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真假虚实皆有,考生应以官方部门发布的一些信息来参考。如2019年启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名单),是国家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入选“双高计划”的高校,通常在其对应专业领域办学实力较强。此外,“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等,是国家在不同时期开展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入选的高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着示范作用。考生在选报高职单招志愿时,可通过这些权威名单掌握高校的办学实力。
尽管往年高职单招录取数据不具备参考价值,但单招高校在同一高考、对口招生的录取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校的报考热度。热度高的高校通常录取分数较高,考生可以透过单招高校在往年全省高考、对口招生的调档线情况,对学校报考热度进行基本判断,甚至可以简要地进行一些排序来参考。根据往年规律,举办有本科的高校,其高职(专科)录取分数高于其他高职院校,公办院校录取分数高于民办院校,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录取分数高于地域优势不明显的院校。
一般来说,办学实力、报考热度等相当的情况,招生计划数越大的高校,录取分数相对会低一些,反之,招生计划数越小,则其录取分数相对会走高。考生初步筛选出拟报考的9所高校后,可以查阅《招生考试报(高职单招报考指南)》,列出各高校在本类别下的招生计划数,以此判断各高校的报考难度。
平行志愿按“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办法投档,供学校审录。这一投档录取模式下,一般按照冲、稳、保的原则,按照拟报高校预估的调档分值由高到低安排志愿顺序。通常选报预估调档线高于考生本人成绩不多的2-3所高校安排在前,预估调档线与考生本人成绩相近或略低的3-4所高校安排中间,预估调档线所高校安排在最后,确保分值拉开合理。在没有往年录取数据参考的情况下,考试结束后,考生应根据自己成绩在全省同类别中的排名情况,通过研判高校实力、报考热度、报考难度后进行排序。当然,如果特别中意某所高校,将其填在A志愿也无可厚非,但后续院校志愿依然需要遵循冲、稳、保的原则进行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