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璀璨、锣鼓齐鸣,1500盏花灯穿过田野,在多条村庄里巡游,花灯所到之处都成为欢乐的海洋……这是信宜市镇隆镇六双花灯巡游的场景。2月7日晚上,记者走访花灯巡游获悉,六双花灯制作与巡游已有390多年的历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实现传承的创新,而且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当晚夜幕降临,村民扛着花灯前往广场集合,组成了一个约有1500盏花灯的巡游队伍。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巡游队伍走村串巷,向人们送福。稻草龙位居队首,龙身翻腾蜿蜒游进,兔灯、八宝灯、宫灯紧随其后,巡游队伍绵延数公里。所到之处,烟花在上空绽放,鞭炮震耳,村民夹道欢迎。
据了解,信宜六双游花灯民俗由来已久,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粤西地区保存得最完整最原始的农耕文化形式,成为当地一道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风景,寄托着当地民众祈求生活美满、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具有浓郁的民俗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强大的凝聚力。
“游花灯是传承,更是一场凝聚村民各种力量的文化活动。”信宜市花灯文化协会会长甘仙文说,六双花灯制作以老带新,与时俱进,代代相传,一直传承到现在。每年春节前,上到老人、下到幼儿,就地取材,参与到制作花灯当中。
六双花灯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促进了邻里感情,而且展现了群众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了群众参加活动的热情,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力量。2022年5月20日,信宜六双花灯节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甘理明自幼跟随爷爷学习扎作六双花灯。2016年,甘理明放弃高薪工作,回乡致力于传承六双花灯艺术。他执着追求,在传承中求创新,创作出一批既富有传统底蕴,又洋溢着新时代气息的花灯作品。“看着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扎作花灯,所以回乡发展。”他说,坚持以“非遗进校园”的项目进行公益性传统花灯文化的推广,至目前开展过活动的学校多达一百多所。
据悉,六双花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六双村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奠定了厚实的旅游基础。镇隆镇相关负责人说,镇隆镇将对非遗项目进行充分的挖掘、提炼和表达,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打造产业群,推动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