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自己的亲弟弟牺牲了,当哥哥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战争年代,毛主席的家人中共有6位牺牲,那种悲痛可想而知。
红军时期,毛泽东和毛泽覃因为在工作中强迫命令发生了争执,毛泽东拗不过弟弟,便抄起家伙追着毛泽覃打了起来。毛泽覃则围着桌子跑,边跑边说:“这里是共产党机关,不是毛家祠堂,你这样是错误的。”一边的贺子珍和贺怡看着笑个不停。
毛泽覃出生在1905年9月25日,比大哥毛泽东小12岁,出生时正是农历八月,所以又字“咏菊”,在毛家三兄弟中,毛泽东对这个小弟弟疼爱有加。
在毛泽东的印象中,毛泽覃从小就很懂事,而且为人善良,小时候常常拉着毛泽东的衣角问:哥哥,这个是什么?这个东西怎么用?
勤学好问,孜孜不倦,尤其是在文七妹的影响下,毛泽覃从小就培养了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但小孩子难免犯错,文七妹舍不得打孩子,很多时候都是毛泽东出面教育,甚至还会打毛泽覃的屁股。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远离家乡,去了东山学堂读书,毛泽东深信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一头扎进了学习中。
从东山学堂,再到长沙的中学,最后到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在自己的努力和导师的启发下,一步步成为了优秀青年。
1918年,已经走出乡关的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去北京大学打工期间,结识了李大钊和陈独秀,思想有了巨大的提升。
为了让自己的弟弟也出人头地,毛泽东决定把毛泽覃也从韶山老家带出来,当时毛泽覃年仅13岁,进入附属小学高14班学习。
期间,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成立了新民学会,毛泽覃勤学好问,也加入了新民学会,开始接受新文化的洗礼。
正是在毛泽东的关心和爱护下,毛泽覃的革命思想日益提升,尤其是阅读了《湘江评论》后,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甚至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了革命的急先锋。
1922年,年仅17岁的毛泽覃进入了长沙私立中学学习,毛泽东多次辅导他开始做社会调查工作,以为只有实践才能明白真理。
此后,毛泽东开始在湖南大搞农民运动,弟弟毛泽覃则成为了毛泽东身边坚强的支持者,特别是毛泽东在韶山开办农业夜校时,毛泽覃化名康老师,为劳苦大众传道解惑,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做了大量的工作。
毛泽东说:“我们欠别人多少钱,全部还了,别人欠我们多少钱,一笔勾销。”毛泽覃知道哥哥这时已经下定决心出去闹革命了。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正在武汉的毛泽覃和同志们秘密开展工作,8月1日,周恩来和贺龙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毛泽覃也参与其中。
可以说,在毛家三兄弟中,毛泽覃是走向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人。不久,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后来率领队伍上了井冈山。
朱德陈毅这边,也在三河坝和敌人苦战一场后损失惨重,走投无路,毛泽覃告诉朱德,大哥毛泽东就在井冈山,至此,毛泽覃成为了井冈山会师的联络人。
得知是弟弟毛泽覃来传信,毛泽东高兴不已,亲自去龙江书院见人,朱德和毛泽东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便是着名的井冈山会师。
会师后,两支队伍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覃成为了优秀指挥员,1928年5月,毛泽覃出任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三营党代表,后来出任红六军政治部主任。
每次和贺子珍说起来毛泽覃,毛泽东总会说:“这个伢子是真的长大了。”但是也有“不听话”的时候,贺子珍对毛泽东和弟弟的故事印象深刻。
多年以后,毛主席的外孙女孔东梅在《我心目中的外公毛泽东》中,记录了红军时期,毛泽东和毛泽覃之间的趣事。
孔东梅说:“在紧张艰苦的战争岁月里,泽覃外公与外公曾发生过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小小‘纠纷’,此事目击者就是我的外婆贺子珍。”
那是1930年,毛泽东在前往丰县的路上看到两个红军战士押着一个年轻人朝着一个村子走去,毛泽东去打听了才知道,原来是毛泽覃的队伍在搞“扩红”,毛泽东对这种做法当场发怒。
毛泽覃不听,甚至还犟了几句嘴,毛泽东拎起来地上的笤帚就追着毛泽覃打,毛泽覃赶紧绕着桌子跑,嘴里喊着:“大哥,这里是共产党机关,不是毛家祠堂,你要用党法还是家法?你可是我哥啊,这里家法没有用。”
闻声赶来的贺子珍笑个不停,毛泽东抓住毛泽覃,让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并告诫他,不准强迫老百姓做事情。
关于这件事,井冈山时期的老红军萧克记忆深刻,他回忆说:“毛泽覃同志被他大哥追着打,他就边跑边问,为什么要在红军里用家法,贺怡同志在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和毛泽覃的兄弟情谊是十分友好的,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毛泽覃可以跟着大哥一起闹革命,一起在地上追着打,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从1932年到1934年,毛泽覃奉命被调入苏区工作,先后担任永丰和吉安等地的县委书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按照当时的安排,毛泽东随军行动,毛泽覃留下来打游击。毛泽东没有想到,这次分别后居然是永久了。
1935年4月25日,毛泽覃带领独立师在闽赣边界和敌人战斗,当时在迂回作战间,被敌人追了上来,毛泽覃为了掩护撤退,自己留在一个高地牵制敌人。
毛泽东得知后悲痛不已,他沉默了半晌,点了一支烟,颤颤巍巍地说:“估计弟弟牺牲有些日子了,母亲在世时候,专门交代我照顾好小弟,如今我没尽责啊……”
此后多年,毛泽东不止一次和大家提及过这个弟弟毛泽覃,甚至那件事也挂在嘴边,他多次在党的会议上说:“我的弟弟毛泽覃,现在已经牺牲了,有次我在气头上要打他,他问我这里是不是毛家宗祠?共产党用的是党法还是家法?后来,他还到处讲我打他了……”言语之间,透着大哥说小弟那种特有的亲切,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伤感。
1950年,文运昌曾给北京写信,询问毛主席毛泽覃和毛泽民的情况是否安好,毛主席怀着沉重的心情,给他回信说:“泽民、泽覃均已殉难,知注并闻。”不知道当时毛主席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是如何感伤。
毛泽民到陕北后,因为胃病严重,中央安排到苏联,结果取道新疆时遇上了特殊情况,索性就留在了新疆。
但是在1942年,新疆督办投靠了蒋介石,毛泽民被逮捕,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了折磨,最后被残忍杀害,时年47岁。
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在革命快要胜利的时候,也不幸被敌人杀害,不到19岁。还有毛主席的妹妹毛泽建,在衡阳打游击时被敌人杀害。
此外还有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和长子毛岸英。秋收起义后,杨开慧和毛泽东失去了联系,后来回到了板仓生活,1930年被敌人逮捕。
当时敌人要求她和丈夫脱离关系,她说:“让我和润之脱离关系,非海枯石烂!我什么都不怕,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年仅29岁。毛主席得知妻子牺牲,悲痛不已,他给杨开智寄去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他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八个大字,饱含了一切线年,毛主席曾安排毛岸英回去家乡给母亲扫墓,杨开慧牺牲时,毛岸英才8岁,如今也长大成人,毛主席对这个儿子十分看好。
几个月后,也就是在朝鲜战场,毛岸英也壮烈牺牲。老战士们回忆,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时是彭德怀的秘书,在敌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的爆炸中牺牲。
这封电报发回北京后,被细心的周总理悄悄压了下来,直到一个月多后,毛主席才得知噩耗。父亲得知爱子牺牲,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主席听到后很突然,又拿烟,又把烟丢那儿。回过头,他又点烟。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不知道,还在口袋里找。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但是我们心里明镜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还要疼,那是他最亲爱的儿子。
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感受,他说:“毛主席当时长叹一声,说了那句振奋人心的话,看似精神伟大,实际上对他的打击不小。”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表示想回故乡看看,如今革命成功了,回想当年,在自家的篝火前,领导一家人干革命,催人奋进。
他不仅给父母上了坟,还来到了故居,当他看到毛泽覃的卧室时,凝视着弟弟的照片,感叹万千,他对工作人员说:“这是我的小弟泽覃,他很聪明,比我的胆子还大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