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2022年半年度报告披露,该行近年来稳步构建“建行特色”大财富管理体系。截至6月末,建行境内个人存款余额12.3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8万亿元;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AUM)突破16万亿元。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H、致力于为客户全面升级投研投顾服务,搭建专业专注的投研平台,打造财富管理特色品牌,建设买方投研专业能力。
其中,深圳作为全国创新企业聚集地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一环,在探索全行区域财富支持团队的创建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国有大行正在迅速迭代大财富管理业务体系,从代销基金和银行理财,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涵盖货币、固收、权益、另类等大类资产配置及财富规划体系。
建行半年报显示,该行抓住养老金融、财富管理等发展机遇,加快资产管理业务模式转型与创新,强化投资研究、资产配置、风险内控、投资运营,推动集团一体化协同经营管理。
为此,建行已开始相关组织架构的调整创新。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已于2022年4月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四川、香港等地成立区域财富专业支持团队。在建设银行总行的战略部署下,深圳建行先行先试,于今年4月设立投研投顾中心,提供投资研究、投顾赋能、财富产品企划等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开展财富规划与资产配置,谋变财富管理新格局。
股份行方面,2021年以来,已有四家股份行对零售条线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幅调整:一是增设财富管理(平台)部,围绕财富客群强化资产配置;二是强化私人银行部,加强高净值客群服务。这也充分反映出财富管理业务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打法。
此前,在建行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表示,建设银行个人客户总数超过7亿,拥有宝贵、丰富的客户资源。建设银行一方面要着力为超过19万户的高净值私人银行客户做好财富管理,另一方面也要服务好超过7亿的大众和富裕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目前,在员工端,建行开发了投研投顾、客户经理和客户直营“三大工作台”,为一线服务人员在上述三方面配备称手、好用的智能化“工具箱”。
在客户端,建行在手机银行和“建行生活”双子星平台打造投资理财线上主会场,建立客户自激励体系,引入多种互联网玩法,促进普通客户向高价值客户进阶转化。深圳建行更是创新打造区域专属的财富版手机银行,形成面向深圳用户开放的财富管理平台。
“银行具备渠道平台资源、品牌信赖度和客户服务优势,面对纷杂的市场环境,核心工作就是‘投研+投顾’,帮助更广泛的建行客户分析识别,并在财富规划的过程中去享受国家经济发展红利。”近日,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表示。
深圳建行认为,“投研投顾服务的作用,第一是帮助投资者选择适合的、优质的理财产品,第二是让投资者的行为更加理性,帮助投资者树立良好的投资理念。财富管理机构应该往这个方向努力。”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转型动力来自客户的痛点与需求。从产品端,理财产品、公募基金数量均破万只。其中,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33666款。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合计154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产品达到10263只,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55万亿元。
“比如公募基金产品有1万多只,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专业投资渠道和服务都有限,他们往往有很大的财富规划需求但很难做好选择,从而容易导致出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深圳建行表示。
传统财富管理模式的转变方向是买方投顾,基础是建设买方投研专业能力。深圳建行认为,投研服务正是在对宏观经济周期、市场、行业、产品、资管机构、投资时机等指标进行分析后,帮助投资者筛选出最适配的理财产品。基于投资研究的观点判断,做好投资顾问的赋能,联接到产品端,再落地提升到客户服务上。持续加强“投研专家-投资顾问-客户经理”三支队伍梯队化建设,打造财富管理护城河,深圳建行一直在谋变。
深圳建行的做法是,对外投资研究端加强与外部机构的联动,携手建行集团内部、外部的专家资源,建立常态化的投研合作机制,开展平台化的投资研究。一家观点难以取其胜,多家观点才能有足够的样本去筛选判断市场更加正确的方向,提前捕捉市场机会。同时,在线上推出“深圳建行投研观察”平台,在线下打造“独家私享”投研分享品牌活动、“走进管理人”平台活动,让更多的客户更了解市场变化、了解最新投资资讯,形成在建行享受到的财富管理大平台。
对内而言,深圳建行逐步打造一套财富专业支持中台体系,财富顾问团队在总、分、支行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系统打造专业财富工具,如资产配置99乘法表、权益市场性价比模型等赋能客户经理,覆盖从“客户画像分析、财富理念传导、投资策略跟踪、产品评价优化、落地大类资产配置建议、做好资产检视、再到全流程的客户陪伴”等内容,逐步形成属于建行的投研投顾体系,实现专业财富管理能力。李运在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在服务的过程中,建行针对全量个人客户构建了“分层、分群、分级”的客户服务体系,也能通过系统精准识别客户风险收益的偏好,来提供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投资理财产品和财富方案。
实际上,买方投研能力建设是双重的。例如,在公募基金代销领域,深圳建行正在建设基金评价体系体系,依据客户匹配度、市场匹配度亮相核心指标为客户配置基金产品。
“公募基金是财富管理皇冠上的明珠,它能真正体现银行的财富管理能力。”深圳建行介绍,为此,在产品端,对1万多只基金产品根据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方向开展基金评价研究;在配置端,适配相对激进或稳健的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匹配与投资者风险偏好适宜的产品。“比如说某客户购买了几十只基金,但他可能并不了解基金的背景,我们就要帮它穿透,帮助其了解基金 所在的行业等。”
深圳建行表示,通过投资研究、产品研究后形成一套套理财方案,客户经理会对客户进行点对点服务,或通过线上手机银行系统、大数据服务等提供理财配置服务。“这种服务相对比较精准,背后的策略就是投资顾问。”
相比在大财富管理领域,建行优势明显。建行集团拥有从基金、保险、期货、理财到投资、信托、养老金等综合化牌照,通过持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整合手机银行、建行生活、物理网点、远程智能银行等内部渠道触点,加快打通“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横向价值链,以及“投资研究-投资顾问-客户服务”的纵向传导链。
对投资人而言,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等操作在理财市场频繁上演,专业的投顾服务往往才能降温非理性决策。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28%的受访者会因为投顾服务而增加长期投资意愿。
据介绍,目前深圳建行已初步形成客户端线下投研活动+线上投研服务的立体投研投顾服务网络。下一阶段,将逐步引导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投资理念,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实现财富管理规划。“从市场调查和研究、产品设计与准入、制定经营策略、投顾赋能与产品路演、售后陪伴与资产检视等五个步骤推动产品落地。”
在满足大众客户的产品需求上,其中,养老理财是深圳建行特色的产品创新案例之一。建行作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之一,2021年12月开始,深圳建行代销全国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首只产品募集50亿,在发行期内就实现售罄。截至2022年11月,深圳建行共代销十支产品共募集资金超90亿,服务客户超2.2万人。在养老理财创设过程中,一方面,定制开放式养老理财增设定投功能,方便客户定期定额购买,同时,满足客户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比如在客户购房、重疾可申请提前赎回;另一方面,为满足非深圳户籍及高净值客户的养老需求定制专享理财,与此前建行代销的养老理财同团队管理、同投资策略,产品持有半年后支持按月分红,截至2022年11月,共发行5支产品,合计募集26亿,服务客户超5000人。在国家鼓励自主养老与总行养老金融战略部署下,深圳建行从客户需求出发创新产品打法,从“买房收租”到“买理财收分红”创新财富理念,形成拳头核心产品。据透悉,深圳建行未来将重点结合目前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创设实现更长期限的理财产品,从而满足年轻一代的养老需求。
在满足高净值客户的产品需求上,定制化是核心理念。一是创新现金管理类、固收类、权益资产的同时,丰富另类策略,如CTA策略、市场中性策略等;二是引入明星团队,推出单一专户定制,解决客户的特殊需求。其次,针对建行对公资产端的服务优势,推出服务科创企业、国家重点项目的私募股权、资管等产品,向顶级私行客户推出家族基金服务,积极打通B、C两端,引导客户资金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售后服务上,加强对产品端的把控,逐步实现动态、实时关注产品收益及回撤情况,为客户的长期陪伴做好铺垫。在打造开放式产品货架的同时,由深圳建行投资顾问与产品团队根据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精选产品,持续完善产品标签系统。
建行半年报透露,建行大财富管理战略加快团队建设,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在人才培养方面,围绕大财富管理等全行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专项人才计划。深圳建行搭建专业化队伍机制,从理念、架构、人才和能力等方面保障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方向,通过科技和队伍两大支撑赋能财富管理体系,为客户实现财富规划与资产配置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李运在发布会上表示,建行正在加快形成以AUM为核心的全量资金运营管理体系,锚定考核指标,业务计划和资源配置,加快AUM增长,引导全行聚焦推进大财富管理转型。
今年来,建行试水买方投研,从组织架构创新到模式探索落地,深圳建行在“大财富管理”这片蓝海上不断谋变打法机制、资源整合,而始终不变的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财富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