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铜幼龙的缰绳这又是个什么梗?

  对于投资者担心手中的理财产品净值会持续回调,李勋则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初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所以投资方向一般都是高等级信用债,也就是较低风险的债券资产。投资主要还是要看长期趋势,如果拉长周期看,债市始终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长期还是处于上行的趋势。

  除喊话安抚投资者这类常规操作外,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甚至通过推出以“摊余成本法”为估值的理财产品,应对恐慌情绪下的赎回压力。

  “近段时间债券市场的大幅波动,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对于来网点咨询的投资者,我们都会和他们说清楚目前理财产品的投资情况。也会建议那些没有办法承受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投资者,可以暂时不考虑这类产品,转而选择无风险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或者合适的保险产品。”上海地区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李勋12月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11月以来,在防疫政策、地产政策和资金利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债券市场出现大幅回调,继而引发银行理财产品赎回和债券抛售,债券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较大波动。据普益标准统计,12月7日处于存续期的银行公募理财产品中已经有超过4000只破净。

  在社交平台上,有投资者晒出所持“西安银行安心双周盈”七日年化收益回撤达到25.44%。

  “亏麻了,现在只想着可以快点赎回”“活久见,买银行理财产品比买股票还刺激”“还有半个月就到期,可千万别亏本金,挺住!”有不少投资者在网上吐槽所持有的银行理财产品。

  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已有不少投资者选择赎回。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全市场理财产品存量规模由10月末的31.84万亿元,降至11月末的30.9万亿元,到12月9日,存量规模再次下降至30.72万亿元。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子不得不加快抛售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导致债市进一步下跌,从而触发“产品净值下跌客户赎回被动出售债券加剧下跌加剧赎回”的负反馈机制,理财产品净值跌幅随之进一步加大。

  资管新规落地实施前,银行理财产品对债券估值大多采用摊余成本法,可以在剩余期限内把风险和收益平均分摊到每一天,使得净值看起来相对比较平滑。而在资管新规落地后,大部分产品必须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净值需及时、真实地反映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根据监管要求,除严格按照现行监管规定使用摊余成本计量外,理财产品(除现金管理产品)自2021年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的资产,均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暂不允许对除未上市企业股权外的资产采用成本法估值。

  “虽然投资者可以比较直观、准确地了解到所投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和运作情况,但是采用市值法后产品的净值曲线波动就会变得比较大,很多投资者一时间还是很难接受这种变化。”李勋表示。

  而在银行理财净值大幅回撤,赎回加剧的情况下,有部分理财子公司开始推出以“摊余成本法”为估值的产品。比如在12月15日兴银理财就上线了一款采用“摊余成本法”进估值的“日日新1号C”产品,起投0.01元起,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

  近期华夏理财也发行了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华夏理财固收纯债封闭式12号453天”产品,其业绩基准为3.60%-4.00%,期限453天,100%投资固收类资产。

  “目前部分银行推出了以摊余成本法作为估值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为了应对投资者恐慌情绪下的赎回,随着市场逐渐回稳,预计其他理财子跟进的可能性比较小。”李勋说。

  “一般在接到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投诉电话时,都会主动说明近期净值出现大幅波动的原因,争取投资者的理解。净值短期回撤并不等于投资的实际亏损,一般只要继续持有份额,净值未来大概率都会涨回来。比如在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也曾出现大幅回撤,后续也慢慢回调。”李勋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主要配置利率债、同业存单和中高级别信用债等资产,信用风险相对较低,净值的下跌不等同于资产质量的下降。

  西安银行近期发布的《致理财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11月份以来,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地产宽松政策的出台,引发和加剧了债券市场的价格调整,债券市场资产异常出现了踩踏和过渡反应。在经历次轮调整后,债券的性价比凸显,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招银理财亦表示,从市场博弈角度而言,债券的配置性价比已比上月初显着改善。央行近期一直对资金面保持呵护度,配置型资金如银行自营、险资的加速入场,将逐步发挥债券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利于市场买卖双方的力量回归平衡。

  据李勋理解到,目前还有部分合资系和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通过采用自营资金购买旗下理财产品,缓解投资者恐慌情绪。

  实际上,在今年3月份受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大幅回撤时,包括招银理财、南银理财、光大理财等在内的多家理财子公司就曾出手自购旗下理财产品。

  对于投资者担心手中的理财产品净值会持续回调,李勋则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初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所以投资方向一般都是高等级信用债,也就是较低风险的债券资产。投资主要还是要看长期趋势,如果拉长周期看,债市始终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长期还是处于上行的趋势。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