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发现这样的一个社会现实?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家庭,对于生儿育女这件事越慎重,而越是那些偏远地区的贫困家庭,生下来的孩子越多。
前段时间在和同事们聊到要二胎、三胎问题的时候,大家一致表示“不想生也不敢再生了”,现在养育孩子的压力这么大,不仅经济上的开支吃不消,自己的精力也无法教育好那么多的孩子,所以对于二胎和三胎,几乎每位宝妈都在说“不”。
但是我们从一些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却不难看到很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家长,虽然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但是对于生儿育女这件事却极为热衷,而当被问到为什么会生下这么多孩子时,得到的回答总是“喜欢孩子”,让人无法反驳。
然而孩子众多,即便是“穷养”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也是非常吃力,甚至于有时候就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让人不禁感叹,越穷就越爱生孩子,但最后越生就越穷。
在一众年轻父母忙着“优生优育”时,有些经济条件比较拮据的家庭还在信奉着“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孩子越多,家里的劳动力就越多,从直观上带来的收入就越多,看似对家庭生活条件改善有着更大的帮助,也就有了“钱少孩子多”的现象。
富裕家庭可能要考虑教育孩子的诸多事宜,在养育孩子的投入上也会更大,而那些生下众多孩子“穷”一些的家庭则恰恰相反,只要能够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即可,不会也没有能力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太多。
所以对于这样的家庭而言,养育一个孩子与养育多个孩子之间的困难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也就是所谓的“一个也是生,两个也是养”。
有的家庭之所以生下众多孩子,其实家长存在一种投机心理,在他们看来每个孩子出人头地的概率是一样的,孩子越多,将来“有出息”的概率也就越大,这样“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万一哪个孩子能够走运一飞冲天,将来整个家庭也就能借此翻身,实现阶级的跃迁。
有的家长还存在一种“养儿防老”的思想,家庭经济条件差,如果只生一个孩子,万一孩子一无所成的话,自己以后的养老就成了问题,而如果孩子比较多,就算每个孩子的经济条件都好不到哪里,但是“人多力量大”,家长的养老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正是因为这种希望老有所依的想法,一些经济条件不理想的家庭才会越穷越生。
其实不难发现现在的一个社会现实是,“越穷越生”可能只会“越生越穷”,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太理想的家庭来说,生儿育女更应该要求“质量”,更好地集中家里的资源,将少数的孩子培养好,才是一种更理想的做法。
如今社会的竞争激烈众所周知,试想一个生活在困难家庭,从小没有接受好的教育,原生家庭也给予不了任何帮助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能在众多同龄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后的结果大概率还是会从事一些社会底层的工作,重复着上一辈“越生越穷”的生活。
曾经看到有人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越穷越生”其实是农业社会的一种代表价值观,因为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属于劳动密集型,因为需要大量的人从事体力劳动,所以大家往往会选择多生孩子。
但是当来到现代化的信息社会时,社会的产业结构从体力劳动需求转变为了脑力劳动需求,从要求“数量”转变为了要求“质量”,人们应该去“优生优育”,把孩子培养为“人才”,使其在这样的社会中保持优势,而非信奉“多子多福”,让孩子成为“人力”。
所以说以当前的社会环境来说,家长的生育观念应该有所转变才对,养孩子的同时更要“教”孩子,多子可能真的未必多福。
虽然每个人都有生育自由,其他人无权干涉,但是对于一些“越穷越生”的家庭来说,或许还是要仔细斟酌,“广撒网”的策略在如今可能已经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