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中学实施教师“蹲班制”家长叫好网友争议很大

  课堂授课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一环,提高课堂质量历来是学校和老师抓的头等大事,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听得进去,才能更好地完成作业,学生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所以为了提高课堂质量,学校管理层和老师们可谓操碎了心。

  河南洛阳某村镇中学,就想出了一个“蹲班制”,在教室的后排安排一位“蹲班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台上一位老师在上课,台下一位“蹲班老师”在那里批改作业或者维护学生的课堂纪律。

  从网友们的反应不难发现,支持学校做法的,主要是学校管理层和家长;而反对这种做法的,主要是学生、老师以及吃瓜的网友和媒体。

  对于网上的种种质疑,该校的负责人解释道:学校实施“蹲班制”已2年,是倡导老师蹲班并非强制性的,老师们都非常乐意(去蹲班);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有的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目前“蹲班制”的效果非常好,学生的成绩有一定提升,家长们非常支持。

  实际上,这种“蹲班制”在河南的乡镇中学里并不鲜见。正如洛阳这所村镇中学一样,河南的很多乡镇中学都面临着生源流失、学生自制力差等情况,为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一些学校就探索出了诸如“蹲班制”的做法,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孩子的学习进步很大,会主动完成作业,对学校的管理以及班主任和老师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

  不管“蹲班制”是不是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是不是增加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家长们用自己的行动投了票,支持学校的这种做法,因为它有效约束了孩子散漫懒惰的作风,学习成绩变好了。

  而这些学校之所以会实施“蹲班制”这种令一些人感到深恶痛绝的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下乡镇学校衰落是不争的事实,而衰落的根源,就是大量优质生源流失,存留下来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管理起来非常困难,上课时打瞌睡、玩手机、聊天等各种小动作举不胜举,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成绩可想而知。

  如果任由这些孩子放纵下去,教不出成绩来,学生只会越来越少,学校关门大吉是迟早的事情,到那时候,老师可能连饭碗都丢了,更别谈自不自愿了。所以选择蹲班与其说是响应学校的“倡导”或者服从“安排”,不如说是为了自己。

  再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理解和认可”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很多缺乏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靠有限的上课时间让他们转变过来,恐怕没那么容易,而且概率也会很低。反倒是谁让他们“摆烂”,谁就最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可,而让他们认真学习,简直就跟“受刑”一样难受,难道就应该任由他们“摆烂”吗?

  这样的学生,倘若乡镇学校真的“倒闭”了,要转到其他学校未必受到待见,甚至都不肯要他们,那么他们就会变成基础教育的“弃儿”。

  这就是很多乡镇学校面临的困境,生源差、资源少不说,管理方式上还要处处向城里的学校看齐。但问题是,生源质量差、师资力量弱等先天不足的条件摆在那里,不采取一些比较特殊的、高压的教学手段,学生们根本不会买你的帐的。

  我们经常说“因材施教”,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适的教育,对于有上进心、有主动性的学生来说,老师当然不用“蹲班”,只需要设计一个生动精彩的教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了;但对于纪律特别差的学生来说,有老师随时管着才是最好的做法,因为他们稍有机会就可以像脱缰的野马,彻底放飞自我。

  现实也告诉我们,虽然这些“差生”现在会反感甚至厌恶处处管着他们的老师,但当他们成年后,最尊重和感恩戴德的,往往也是以前管自己最严的“坏老师”。

  实践出真知,如果谁有能把整个班级顽劣的留守儿童管理得服服帖帖、认真听课,老师还不用“蹲班”、轻松出教学成绩的好方法,不妨到这些乡镇学校去“带”一段时间,到时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大家都会给你点赞的。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