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今年来,全市各地消防部门联合住建、交警等部门,对建筑消防安全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掌握高层建筑的数量、布局、结构、功能和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等情况,建立完善高层建筑数据库。据统计,全市目前有高层公共建筑151幢、高层住宅建筑2805幢。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由于人员疏散难、消防车供水难、救援设备高度不足等因素,造成的损失和教训往往极为惨痛。
“‘烟囱效应’‘风助火势’是致使高层建筑火灾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科郭鑫介绍,“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烟气通过楼梯间、管道井、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以3至4米每秒的速度竖向蔓延,可迅速引燃整个建筑物。同时,建筑物楼层越高风速越快,火灾发生后往往会出现风助火势、火借风威,越烧越旺的态势。
高层建筑起火“杀伤力”还体现在救援难度上。高层建筑体量庞大、功能复杂、人员密集、危险源多、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存在较大难度。
消防,包括发生火灾时的“消”,即及时救援,更包括平时的“防”。对高层建筑而言,“消”是治标,“防”更关键。市消防救援支队不断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加大高层建筑用火、用电、用气管理,详细排查重点防火部位。
“体检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层建筑存在消防车道被堵塞占用、消防登高场地被占用、疏散楼梯被堵塞、消防设施故障损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第一时间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对不能现场整改的责令限期整改、立案查处。目前,已整改安全隐患超万个。”郭鑫表示,消防安全隐患将直接影响消防救援的速度与质量。如消防车道被堵塞占用将导致消防员难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小火变成大火或受困群众不能及时救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我市还定期约谈全市2734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楼长”,实地检查指导消防控制室、配电室以及相关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推动高层建筑单位开展消防安全自主管理。同时,支队开展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实战演练17场,并积极组织各地消防救援站开展实地演练,重点对各单位消防车道位置、水源位置、安全疏散通道、室内消火栓数量及位置等进行详细摸排。截至目前,全市建立高层建筑微型消防站1132个。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将消防安全知识带进千家万户,今年以来,共发放宣传彩页15万余份,发送短信提示200万条,支队新媒体账号全平台阅读量达500万+。
近日,长沙一高楼发生火灾,尽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也给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敲响了警钟。居高要思“危”,防患于未“燃”。今年来,我市扎实开展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摸清高层建筑底数,深入开展隐患排查,为全市“高个子”建筑进行消防安全“全身体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