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带你走进长城穿越千年的交响(上)融——往来耕与牧

  长城,地球上修建时间最长的单体建筑,从春秋到明清,庚续不断。作为神州大地的精神地标,华夏儿女的信念支柱,中华文明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自诞生之初,长城就以虹连之姿,绵延之态,奏响穿越千年的交响。

  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有着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长城,在长城脚下的烽燧和障城里,出土了堪称 “国宝”级文物的居延汉简,人们把它和故宫明清档案、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并称为20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

  如果说居延古迹带给我们的是大漠孤烟直的感慨,那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小佘太秦汉长城遗址则会让你感受到大山里秦汉长城的巍峨与震撼。小佘太秦汉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古长城遗址之一。长城墙体的修筑,以石块垒砌为主,在长城墙体沿线还修筑了大量的障城、烽火台,在这些障城当中,有一座非常著名,叫鸡鹿塞 。

  相传鸡鹿塞就是昭君出塞的地方。“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王昭君早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美丽的化身、和平的使者、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出塞后,汉匈间有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边境呈现出和平繁荣的景象。

  在内蒙古包头市一座汉墓出土的刻有“单于和亲”文字的瓦当,成为这段历史最有力的证明。瓦当上提到的“单于”就是昭君和亲中的呼韩邪单于。包头市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冲之地。包头市麻池古城除了留下煌煌青史中记载的众多历史事件、诸多历史人物外,还见证了边疆地区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交融的变迁。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