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 J.D. Power君迪发布 2022 中国新车质量研究 SM(IQS)。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报告主要涉及燃油车型,因此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等新能源车企并未出现在榜单上。
研究显示,因设计类缺陷导致的抱怨增加,2022 年中国新车质量表现略有下滑,呈现出与美国市场类似的趋势。
据悉,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重点考察了拥车期为 2 至 6 个月的新车车主遇到的质量问题,新车质量以平均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表达,分值越低,表明问题数越少,质量也越好。
研究显示,2022年,行业层面中国新车质量问题数为 213 个 PP100,较 2021 年上升 2.8 个 PP100。质量抱怨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设计缺陷类问题,其 PP100 较去年增加了 4.2 个,达 143 个 PP100。
研究还发现,在质量问题抱怨中,较去年改善最多的三个问题类别为信息娱乐系统,驾驶辅助和空调,分别下降 4.1、2.2 和 1.5 个 PP100,而它们的改善主要来自于设计类问题减少,设计类问题已成为影响汽车质量表现的关键因素。
J.D. Power 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表示:“整车质量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从产品设计之初,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的协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实现最终的品质提升。”
杨涛还指出,随着智能化时代到来以及消费趋势的变化,由设计类缺陷问题引发的质量抱怨占比不断上升,对于厂家而言,提升新车质量,亟需在产品研发和设计阶段下功夫。
在前期调研中,J.D. Power 还发现车身外观是用户抱怨最多的问题类别,车内异味和胎噪过大依然是质量问题“高发区”。
2022 年,车身外观继 2020 之后再次成为抱怨最多的问题类别,较 2021 年上升 2.7 个 PP100,该问题类别在整体质量问题中的占比由 2021 年的 13% 上升至 15%。在外观类问题中,胎噪和大灯亮度的抱怨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另外,车内异味和胎噪过大依然是质量问题“高发区”,车内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以 9.4 个 PP100 位列质量问题榜首,胎噪过大以 9.1 个 PP100 排名第二,这两大问题均已连续三年入围质量问题榜前三,成为引发消费者抱怨的重点问题。
此外,刹车过于灵敏和座椅非常不舒适为近三年中首次出现在质量抱怨的前二十大问题中,反映出用户对车辆驾驶和乘坐体验的要求提高。
在问题之外,豪华品牌质量在今年加码智能化进步显著。2022 年,豪华品牌总体质量问题数为 192 个 PP100,较 2021 年 216 个 PP100,减少了 24 个 PP100,质量表现进步显著。
在推进智能化配置渗透的同时,豪华品牌也积极改善了作为智能化基础的信息娱乐系统的质量。信息娱乐系统的问题数由 2021 年的 36 个 PP100 下降至 2022 年的 27 个 PP100,减少了 9 个 PP100。
从具体品牌来看,在 J.D. Power 的调研中,保时捷(163 个 PP100)荣获豪华车品牌新车质量第一名。雷克萨斯(166 个 P100)和路虎(179 个 PP100)分列豪华车品牌第二和第三名。
在主流车市场新车质量调研中,广汽本田(193 个 PP100)连续三年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东风本田(205 个 PP100)和别克(207 个 PP100)
在中国自主品牌新车质量行列,长安汽车(209 个 PP100)获得第一,奇瑞(215 个 PP100)和广汽传祺(215 个 PP100)排名自主品牌并列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2021年、2022年的IQS报告来看,在今年的报告中,自主品牌与豪华品牌之间的分值差异为33分,高于2021年。其中,豪华品牌排行榜榜首保时捷(163分)与自主品牌排行榜榜首长安汽车(202)之间,差距高达59分。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得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从主流车品牌榜单情况来看,长安汽车与榜首广汽本田(193)之间,分数差值为16分。
面对这分值差距,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上的提升还任重道远。不可否认,由于自主品牌起步较晚,在工艺积累等方面与合资、豪华品牌有较大差距。然而,自主品牌在今年分值上出现下滑,与车企们近年来的战略以及积累有着极大的联系。
比如说,自主品牌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向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过渡的过程中,车企的重心出现了明显偏移,新能源车型在新车占比中更大,尤其是纯电动车型。在这样的情况下,车企的研发重心主要集中在电动化、智能化两个方面,间接导致产品在燃油动力总成上存在不足。
上述这一观点,在J.D.Power中国区联合项目经理夏鹏凯的发言中得到了印证。夏鹏凯提及了两点:
一、在智能化相关问题上,豪华品牌在这一类别质量表现从落后转为领先,主流国际品牌在这些类别的质量表现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自主品牌在这一领域表现较为突出,优势超过了主流国际品牌。
二、自主品牌与主流品牌相比,动力总成的是此次自主品牌分值较低的原因——用户对新车油耗抱怨较高,而且自主品牌在混动、插电式混动新车推出的比例中仅占3%,而主流品牌的混合动力车型占比则达到了35%。
不得不承认,上述两点确确实实是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所存在的问题。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少车主均表示,部分自主品牌车型的“官方公布油耗指标”与“实际油耗指标”存在较大的出入,所以不少读者都希望车企能够重新审视“官方油耗指标”这一问题。
事实上,动力总成所存在的“油耗”问题,或许正是自主品牌推进新能源领域发展的一个契机。现阶段,自主品牌在混动、插电式混动新车推出的比例中仅占3%,反观主流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占比已经达到了35%。不过,这一情况即将发生转变。
另外,车型层面,共有 12 个品牌的 17 款车型在 2022 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中摘得 16 个细分市场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