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气候变化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拥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价值。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另外,根据《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湿地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海洋/滨海湿地,如海草层、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沼泽等;二是内陆湿地,如湖泊、河流、泥炭地、灌丛沼泽等;三是人工湿地,如水库、水稻田、盐田、鱼塘等。

  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湿地有“生命的摇篮”、“物种基因库”之称。据统计,全世界超过10亿人以湿地为生,全球40%的物种在湿地中繁衍生存。因为湿地具有污染物降解、颗粒物沉降、营养物转化等净化地球环境的功能,又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对一定范围内的小气候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还拥有强大的碳汇功能。湿地中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茂密,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同时,随着植物根、茎、叶和果实的枯萎凋落,植物残体在湿地土壤中不断累积,缓慢分解,这样大量的碳就被“锁”在湿地中。尽管全球湿地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4%-6%,碳储量却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12%-24%。以泥炭湿地为例,泥炭从冰河时期便开始大规模积累,尽管初级净生产量较低,但碳的储量仍不断增长,与森林固碳有成熟期或碳饱和不同,泥炭湿地固碳是无限期的。它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存储大量有机物质,因泥炭湿地的厌氧条件,极大地限制了营养物质的转化和有机物的分解,避免其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去。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分解速率低、碳沉积速度快的特征,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过程中会积累大量无机碳与有机碳,具有很强的固碳功能。湿地中的植物、藻类和部分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其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又通过分解和呼吸作用分解转化成简单的气态产物,以甲烷、二氧化碳等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形成湿地碳循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所以,湿地一旦遭到破坏,碳分解的速度就非常迅速,造成短期内的气温升高和灾难性事件发生。保护湿地不仅是保护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更是保护人类自己。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应对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采取了积极行动,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2018年,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13个,数量位居第一。

  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进行的立法,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新阶段。我国湿地保护从过去的湿地单要素保护、局部保护延伸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这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彰显大国形象的重要行动,我们将会以更加自信地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王莉中国地质图书馆副研究员,肖红叶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21.6%,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下半场”的比拼,战幕已开。用户越来越多,如何从“有”到“好”——解决“安全、续航里程、快速充电”这三个“痛点”?

  本次评选共征集了125项候选技术,由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科技委员会的31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经过评审,以下八项前沿技术和八项面向量产应用的创新技术脱颖而出。

  这可是一个发射重量达到23吨的“大家伙”。“这块头和分量,相当于北京地铁13号线列车的一节车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总体系统主任设计师张峤为它精准画像。

  全球首座以合成生物为主题的科普展馆8月30日在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揭牌。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个百分点,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段时间以来,科普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这一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同与落实,尤其是在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重要渠道的时代背景下,科普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要超越到科学知识之上——转向科学理性的养成、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弘扬。

  在近日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大学认知神经学家Robert Reinhart和同事证实,连续几天用弱电流反复刺激65岁以上成年人的大脑,可以使其记忆力持续改善长达一个月。

  以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为首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观察到月球上的永久阴影区。该人工智能有望“照亮”永久的阴影区,尤其是那些尽管旋转但自然阳光仍无法到达的区域。这项近期刊载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研究也包含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计划中,有助于为其将来的登月计划确定着陆点。

  植物伸长和弯曲以确保获得阳光。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现,当植物被树冠遮蔽并同时暴露在温暖的温度下时,会有两种植物因子促发加速生长。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这项发现将帮助科学家预测植物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并在全球气温上升损害产量的情况下提高作物生产力。

  2021年研发经费超千亿元省份数量较上年增加3个,广东、江苏、北京和浙江的投入超过2000亿元,研发经费规模已接近或超过部分欧美发达国家。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14亿多人每天消耗肉类24万吨,保障巨量的肉蛋奶供给,离不开强大的现代饲料工业。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白云怡】据香港特区政府官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香港已有11559名6月龄至3岁以下儿童接种第一针科兴新冠肺炎疫苗。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辉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记者从31日召开的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5日至11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办,开幕式将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

  记者31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个百分点,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羲和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丁明德告诉记者,Hα谱线是太阳活动在太阳低层大气中响应最强的谱线

  近日,优质脐橙栽培管理科技服务团科技特派员汪志辉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王迅副教授、熊博博士赴雷波县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