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力推降杠杆21条 资本参与债转股渠道拓宽

  2019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来了!7月29日显示,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2019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点涉及债转股、定向降准、降杠杆、股权融资、债务风险防控等内容。

  1、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挥市场化债转股主力军作用。包括扩大人员编制、建立符合股权投资特点的薪酬管理体系等工作。

  3、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市场化债转股资本占用过多问题。包括支持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鼓励外资依法合规入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债转股实施机构。

  8、进一步提高市场化债转股资产定价市场化水平。包括有效完善国有企业、债转股实施机构等尽职免责办法。

  9、强化公司治理和社会资本权益保护。包括促进市场化债转股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有机结合,优化股权结构,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了下一步债转股工作的目标,要直面问题、破解难题,着力在债转股增量、扩面、提质上下功夫。

  此次《要点》中第一条就是加大力度推动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增量扩面提质。在21条《要点》工作中,市场化债转股相关工作部署占了11条。

  截至2019年7月1日,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约2.4万亿元,实际到位金额达到1万亿元。今年以来,市场化债转股新增签约金额约3900亿元,新增落地金额约3800亿元。

  尽管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明显加速,但在行业覆盖范围、总体落地规模、股权投资质量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市场化债转股签约和落地数据中的占比均明显高于其他机构,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旗下设立专业化实施机构的效果显著。《要点》中提出,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挥市场化债转股主力军作用。要求其在规模和质量两个层面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目前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已成为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的主力军。”银保监会统计信息和风险监测部副主任刘志清此前表示,今年6月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共落地实施债转股项目254个,落地金额4000亿元。

  另外,《要点》中还提到要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渠道。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表示,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渠道的拓宽,是21条“新解法”的亮点之一,有望从源头上改变“雷声大,雨点小”、“签约多,落地少”的尴尬局面。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也要看到,市场化债转股社会募资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大规模、中长期限股权投资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化债转股的稳步发展十分重要。保险资金就是不二之选,险资本就可以进行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实施机构合作有助于发挥合力,提高项目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而允许公募资管产品依法参与优质企业债转股则可以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

  2、加强对商业银行定向降准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估考核。包括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调动全行资源用好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市场化债转股。

  定向降准并不是新办法,却行之有效。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只有5大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了专门的债转股实施机构,暂无实施机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受到《商业银行法》约束,不能直接进行股权投资。允许其选择旗下或同一金控集团内的股权投资机构进行合作,是加快运用定向降准资金的必要手段。如果股份制商业银行旗下或其所在的金融控股集团均无股权投资机构,也可以选择其他股权投资机构进行合作。

  2018年7月央行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支持市场化债转股,同时要求相关银行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情况,按季报送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从一开始,降准资金的使用就有严格的要求,并纳入央行对商业银行总行的考核。此处为重申该项要求,目的可能在于促进商业银行与旗下债转股实施机构进一步加深联动,督促未设立实施机构的商业银行加快市场拓展步伐。

  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负责人黄晓龙曾向记者表示,去年7月人民银行定向降准,释放了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债转股,而在目前市场化债转股总体投资万亿元规模中,定向降准以后新增了5080亿元。

  1、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与结构调整。包括鼓励有效整合企业内部优质资源,提升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优质业务板块股权融资能力。

  2、加快“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指出符合破产等退出条件的,各相关方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其退出。同时,相关企业不得通过转移资产等方式恶意逃废债务。

  3、完善破产退出相关保障机制。包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支持人民法院破产审判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索建立破产经费筹措机制,优化破产管理人选任机制和名册、报酬制度,推动成立全国破产管理人行业协会。

  在行业层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的恶性竞争既浪费资源又容易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提升高负债且过于分散的行业的集中度十分必要。《要点》从行业整合的高度出发,鼓励优质企业通过行业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能起到中长期去杠杆的作用,又有助于遏制低水平恶性竞争,提高行业总体盈利能力。

  在企业内部,低效无效资产难以快速剥离处置既拉低企业总体信用评级,又使得优质业务板块的投融资能力难以充分释放,优质供给能力受到约束。针对具体的企业,降杠杆的重点在于将现金流健康,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优质板块、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同时积极剥离低效无效资产,在企业内部实现新陈代谢,优胜劣汰。

  “僵尸企业”对金融资源的大量无效占用是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处置“僵尸企业”既有助于降杠杆,也有助于打破刚性兑付预期,促进金融机构提高风控水平,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实体产业的健康发展。要点呼应了日前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看一看出政策层面对“僵尸企业”处置的高度重视与政策的连贯性。在实践操作中,预计对于市场和舆论反映较为集中的“僵尸企业”认定难、破产程序启动难、债务关系厘清难、人员安置难、资产处置难等问题,相关部门会继续推动研究解决。

  《要点》提出,要完善交易所市场股权融资功能,改革股票发行制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按照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有序促进社会储蓄转化为股权投资,拓宽企业资本补充渠道;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发展,丰富股权融资市场投资者群体。

  企业部门高杠杆的背后是我国金融市场股债融资结构的严重失衡。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总额为7.13万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资产总额约8万亿元,而同期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21.28万亿元,非金融机构和机关团体的贷款总额为95.29万亿元。股权融资市场不发达,过度依赖债务性融资是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偏高的重要原因。

  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仍旧有很大空间,同时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经济杠杆率偏高,特别是企业部门借贷比例占GDP比重过高。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发展让更多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减少企业对借贷杠杆依赖性。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企业部门或者是公司部门的高杠杆率,周小川称,第一,中国国民的储蓄率高,一般国家占GDP 20%-30%左右的储蓄,中国到去年还是46%的总体储蓄率,既然储蓄的钱多,也就是走银行,走买债券的债务融资就会高一些;第二,中国股本市场发育较晚,资本市场总融资比例较低,民间股本融资相对薄弱;第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致富较快,但民间财富积累较少,使用民间财富使其变为股本的机会较少。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导致借贷比例高。解决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使国民储蓄更大的比例投入股本融资。

  《要点》还针对刚刚出现风险苗头甚至还没出现风险的企业,从机制建设角度尽可能提前防控风险,或在风险暴露初期即能启动处置,避免错过最佳处置时机导致风险扩大。

  1、完善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包括重点做好大型企业债务风险监测,加强涉企信息整合和共享。

  4、及时处置企业债务风险。提出对扭亏无望的企业慎用减息停息、借新还旧等金融手段,避免债务风险越拖越大。

  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信息较为分散,相关监管部门在企业信息上并未实现充分共享。相关部门下一步有望加强合作,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法人单位的债务风险监测系统,这对于防患于未然大有裨益。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