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1984年致股东的信中写道:当一家经营业绩良好且财务基础健全的公司发现自家的股价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回自家股票是保障股东权益最好的办法。
通过买回公司的股票,等于只花一块钱的代价便能够获得两块钱的价值,所以每股的内在价值可大大的提高,这比花大钱去并购别的公司效果要好得多。而且管理层通过买回自家的股票来对外宣示其重视股东权益的态度,而非一味的要扩张个人经营事业的版图,因为后者往往不但对股东没有帮助,甚至反而有害股东的权益。如此一来,原有的股东与有兴趣的投资人将会对公司的前景更有信心,而股价便会向上反应而与其本身的价值更为接近。我们对于投资这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又真正注重股东权益的管理层感到相当安心。
国内A股市场上回购股份的公司很少,更不用说回购并注销股份的公司了,这样的公司值得高看一眼。今年上半年的大跌行情中,爱尔眼科的管理层一直在增持股票,这种管理层个人增持行为和公司的回购行为,同样都是表明一种态度,即公司管理层认为现在的股价低于内在价值,现价值得买入。同样,通策医疗的大股东也在股价低迷的时候大额增持,港股市场上的腾讯则是公司一直在回购股票。公司大额回购或管理层开始大额增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提醒我们股价已处于低估区域,可以买入了。
巴菲特写道:企业将盈余保留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所保留的每一块钱能发挥更有用的效益,且必须要有过去的成绩佐证或是对未来有精辟的分析,确定要能够产生大于一般股东自行运用所产生的效益。
许多表面上持续缴出好绩效的公司事实上把大部分的资金投注在不具竞争力的事业之上。只是前者掩盖住后者惨不忍睹(通常是用高价并购平庸的企业)的失败,而经营阶层也一再强调他们从前一次挫败中学到的经验,但同时马上物色下一次失败的机会。
我觉得在A股市场上,能每年持续分红的公司值得高看一眼,在进行公司基本面分析时,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持续分红一方面说明公司确实挣到实实在在的钱了,而不是纸面财富,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司愿意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
但是一些处于业绩扩张期的公司,由于急需用钱,不分红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通策医疗,浙江省内的业务需要继续扩张,全国的业务刚处于起步阶段,正是用钱的时候,公司不分红,把挣得钱全部用在扩张上,而且也没有继续从市场上圈钱,全靠内生增长在发展,这样的公司也是不错的。
有些公司一边分红,一边继续从市场圈钱,我觉得这是一个减分项。如果投资的项目是主业还好,如果投资的项目和主业无关,这样的公司还是尽量少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