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的《长安十二时辰》局面归零:“三女”不止一个徐宾不简单

  自开播以来,《长安十二时辰》的讨论度虽然很高,但在微-博上的热度却相对较弱,直到7月25日的剧情播出,一下就炸了,连上了好几条热搜,还是令人窒息的剧透式宣传。

  这部分剧情一出,相信大多数人和老孟一样,非常震惊!尤其是他才刚刚为了帮张小敬和李必公然在主望楼“起义”,传出了“不退”的暗号,还为此被吉温带入了靖安司监牢。

  一转眼,却在李必等人被困右相府,孤立无援之际,以右相暗桩的身份出现,坐实了他“三女”的身份,可以说是故事发展到现在最反预期的。

  而且,对于“三女”传递的消息他也并不是时时在场,之后又为了救檀棋反水,感觉整个局面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其实关于“三女”的身份分析,之前一直没有做一个分析,借着姚汝能这次剧中的巅峰时刻,来重新捋捋“三女”这条线:三女

  很多观众在看到姚汝能来参拜右相这里的时候,都直接认为三女就是汝,毕竟三女按照我们熟知的现代简体字来说的话,确实是汝没错。

  也就是说,三女指的仅仅是一个内奸的代号,而并不是单指某一个人,这么说来,老孟认为三女极有可能不止一个姚汝能。

  首先从300桶伏火雷这说起,当时右相就是从三女的口中得知此事,那么除了李必还有谁知道这件事呢?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姚汝能是没有理由知道300桶伏火雷的,那么通知右相这个消息的三女就不可能是他了。

  其实关于姚汝能的站队问题,老孟并不认为他是真的想构陷太子。他说过,告诉右相一些消息是因为太子屯兵本就是错的,说明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是无脑站右相。

  之前望楼传信以及之后舍命就檀棋都也再次证明:他站的只有自己,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他有姚家有人的风骨,也懂得官场上的门路,说到底,他还是无法做到只为利而不为人。

  仅在一天之内,他就经历了被掐死——复活——被烧死——诈死再次复活。而他所有的亮点和反转集中在第二次诈死复活之后。

  他被各路人马追杀,好不容易藏在许鹤子的马车里才躲过追兵的耳目。徐宾居然能准确的找到他的藏身之处,传递字条,说明他早就派人盯住张小敬。

  就是这个做法让徐宾的立场一下子变得很难猜,之前太子在景龙观密会朝臣时,和李必说过,税法的制定有一个神秘人功劳很大。

  通过和牢狱中深受身体折磨的阿枝的一番谈话,他对自己一直坚守的守护长安这个终极目标有一个实质性的落地画面。

  所以在右相府被困,李必想起了徐宾之前说过的,最重要的就是“活着”,如果有用,死了也只是浪费资源,倒不如活着,才能做更多的事。

  之后,他终于发挥了一个所谓天才少年应有的机智和果敢。先是假意屈服,获得一个出相府的机会,接着借守捉郎之手抵抗右相派来的右骁卫,然后找到禁军三言两语就让禁军信服,领他去郭将军处。

  剧中李必的成长其实还有两次,一次是在他出面对抗狼卫,一人驾马将狼卫引开,再有就是在靖安司遭贼人闯入,死伤无数,他懂得要如何正确使用权利来保护他想要保护的人。

  关于双线并行的故事主体,之前一直把大部分笔墨用于寻找龙波这条线上,对党派之间的博弈着墨较少。

  但双方实力还是在暗中较劲,一直到龙波烧了靖安司,抓了李必,靖安司易主,局面开始渐渐清晰起来。

  接着在右相的引导下,何孚为保何监供出太子是主谋并自杀,未曾想身为何监养子,二十几年的朝夕相伴,何监怎么可能逃过被牵连,而且,何监是不是无辜的还是未知数呢。

  然后姚汝能的倒戈,供述太子私会大臣,私自屯兵,得势的右相当着李必的面,完成了一场“三司会审”。

  但李必出逃却是一个转机,先是有宁王孙上报右相府中的三司官印,再由郭将军向圣人求情,求得何监亲自面圣的机会,局面终于迎来了转圜。

  赐两人布衣就意味着这场从开篇到现在所有的右相太子权力之争,这一刻全部归零,真正的战场留到花灯宫宴之上。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