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曾经参加过大话节,现在已成长为职业编剧、导演、演员、制作人、舞台监督等戏剧行业的学长学姐们,开设多期实战经验分享,从校园艺术创作的专业角度,到戏剧实践的方式方法、由爱好者变成职业人的人生故事,全方位提升校园戏剧爱好者的艺术修养及实践创作水平。
早在2013年,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就开设了“土壤·青苗写作计划”,第一期青苗班的指导老师是国家一级编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老师,给予有初心并坚定志向的大学生编剧爱好者们专业教学辅导和提供实践平台。
当年青苗班一位法律专业的学员韩丹妮现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职业编剧,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多年合作创作“高雅艺术进校园”课本剧,2021年成为了舞台剧《浪潮》总编剧之一。
近期,她还与我们完成了一场“职业编剧养成记”线上沙龙,吸引了大、中、小学师生和戏剧爱好者们报名参加。
本期线上沙龙首先回顾了 前期“校园戏剧文本创作”课程内容 ,课程交流之后,韩丹妮老师又围绕“剧本创作和编剧工作内容”与听众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在舞台剧《浪潮》中为何采用“时空转换”的表现手法?《浪潮》里的舞蹈和音乐是否在剧本创作过程就已经进行了构思?
《浪潮》的创作并不简单,从创作伊始,创作团队就一直经历着本子推翻、重建、再推翻的过程。原因是戏中五个主人公的事件并不集中,他们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没有交集,编剧试图将每个人物最具戏剧性的情节编成五个小故事串联起来,但苦于没有找到全剧故事的主线。寻寻觅觅后,终于找到一个哲学命题可以兜住全剧:让五烈士的意识在另一个空间相聚,叩问自己到底为何而死,通过一场关于死亡的讨论更加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的本心。
舞台呈现上,“水舞台”、“升降板”等设置让观众震撼不已,韩老师说其实在进行文本创作时,“水”、“舞蹈”等元素就已经被考虑在内了。
作为一名职业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如何与导演、演员等成员沟通,产生分歧的时候怎么办?特别有些作品是集体编剧,编剧不止一位时,互相如何进行分工协作?
我和很多新手编剧一样,我刚开始进行创作时,也会苦恼于来自各方的“辛辣”意见,但经历了多次的实践与磨合之后,我认为这是一个互相说服的过程,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谁的想法更“落地”就听谁的。在这个过程中,编剧要平衡各方的想法,导演有导演的考虑,他需要将剧本“落地”,而演员则需要将人物演绎出来。并且本剧组的成员都是最了解作品的,他们提的意见是经过思考,非常真诚的,大家提建议其实都是为了让作品可以更好地呈现,应该以“积极”而不是“抵抗”的心态去对待这些建议。
编剧团队的分工视情况而定,通常会有一个人来把控结构,众人一起开会讨论出具体情节、每一场戏的具体内容,然后分头去落笔。编剧会议是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过程,当所有想法汇集后,挑选出最好最合适的那一个。
我认为,创作一部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挖掘和寻找核心“困境”,是“困境”促使“人物”不断进行戏剧动作,当我们想好一个故事的“困境”的时候,我们的剧本其实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任何题材的作品,要想写得吸引人,就看“困境”是否典型,是否深刻。
那么如何寻找“困境”呢?就我自身经验来说,第一是去观察生活,梳理一下自己几十年来都面临过什么样重要的困境。面对这些困境的时候,你又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选择了之后,生活因此发生了什么改变,并且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就可以从你的内心找到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在创作时可以融入进你的作品中。如果觉得自己还是不够的话,那就问问你家人朋友,或是看看一些人物传记。第二是针对你要写的剧本问自己几个问题:谁是主角?主角麻烦、难题是什么?主角的缺陷是什么?故事怎样开始?怎么结束?主角精神上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主角的实体目标是什么?精神目标是什么?主题是什么?理清这些问题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拎出故事的主干。最后,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看戏、多实践、多总结,时间久了自然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认为首先需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如果是在学校的话,可以参加学校的戏剧社团,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有团队的帮助会事半功倍,同时学校给予社团的帮助也能让大家的创作真正“落地”。同时,也要主动寻找实践平台,上话的大话节、中小学生戏剧节就是很好的展示平台,我也曾是大话节的参赛者,我的戏第一次在专业剧场中演出就是在大话节,那是非常美妙的人生体验。寻求专业老师的指导、参与专业剧组的实践能让我们更快的进步。我曾在上话举办的“土壤计划·编剧青苗班”跟随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老师学习剧本创作,这段经历不仅给予我创作上的帮助,也给了我走向职业道路的信心。后来也是上话提供给我很多专业的实践机会,使我能够不断地从实践中磨炼心性和技法。
对校园剧本创作、职业编剧工作有执着热情,有剧本创作基础,曾撰写过戏剧作品/报名参与过“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上海市中小学生戏剧节”作品。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校园戏剧苗子,孵化戏剧未来人才,搭建实践平台。编创课程指导老师将以陪伴式的实操理念,非传统的对谈教学模式为主要指导方式,小班化教学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大家探索不同故事结构的搭建,打开编创的思维方式,提升学员自主创作能力,为今后走向职业编剧道路做好准备。课程指导
计划6月初开班,时长4至6个月(结业时学员需完成一部舞台剧剧本,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展演呈现)报名流程:
邮件提交报名材料→审核报名材料→通知审核结果及付费方式→进行付费→开课报名材料递交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