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来自印度、埃及、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阿根廷、韩国、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和外籍友人,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丝路历史文化魅力,在文物盛宴中体验震撼的“穿越之旅”,成为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陕历博系列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此次“了解丝路历史 架起沟通桥梁”外籍友人走进陕历博体验活动由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
5月18日8时,尽管距体验活动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但参加活动的外国朋友早早就在陕历博外聚齐。活动现场,来自印度的德福身着一件印有“陕历博之友”字样的T恤。德福说:“我来这里很多次了,每次有外地朋友来西安,我都带他们来这里感受历史。”和德福一样,土耳其小伙何浩也是陕历博的一位“老朋友”,他熱情地介紹說,自己前後來過十幾次,每次參觀都會加深對西安曆史文化的了解。
不同于“老朋友”的熟絡,多位第一次參觀的外國朋友、留學生更多地表現出興奮和期待。來自埃及的艾小英一來就向同伴分享自己的激動:“我期待很久了,埃及和中國同爲世界文明古國,我從開羅來到西安,是緣分,很幸運!”
9時,外國朋友們在陝曆博志願者的帶領下,踏上了他們期待的“穿越之旅”。一進展廳,就偶遇了當天參加“浮繪長安”演出的曲江二小的小演員們,孩子們精致的唐代妝容和服飾,迅速引來外國朋友們的圍觀。在交流、合影後,外國朋友們一行進入漢代文物展廳。
西漢開創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第一個盛世,作爲絲綢之路起點的長安城,之後成爲東亞文明的中心和著名的國際大都會。當西漢時期一件件珍貴文物進入眼簾,漢王朝的博大氣象撲面而來,外國朋友不由得放慢了腳步,在志願者的講解中,駐足欣賞一件件珍貴文物。在漢代“灞橋紙”殘片展櫃前,志願者王新娜結合文物,講述中國造紙術在世界各地的傳播,由此推動世界文明發展,引起留學生們頻頻點頭。
當天,在“長安城古今對照地圖”“絲綢之路線路圖”“玄奘西行取經路線圖”以及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前,文博專家還爲外國友人舉辦“文博課堂”,大家認真聆聽講解,感受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蘊。
對于如何理解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的力量”,來自阿根廷的留學生李宏宇說:“博物館是曆史的保存者、記錄者,我今天在陝西曆史博物館,感受到了最真實的曆史,這裏展示了曆史的綿延發展,這裏有城市的靈魂,我想這就是博物館的力量。”
昨日,《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也成爲這次外國朋友們參觀的重點。
通過衆多造型別致、纹饰华美、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物,大家看到了唐长安城作为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所承载的辉煌灿烂、开放包容的大唐风范。艾小英感慨地说:“我知道大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伟大的王朝,那时的长安城拥有着世界上最繁荣的经济、最灿烂的文化。当我亲眼看到这些真实的文物,瞬间感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就像在和1000多年前的历史对话!”
参观中,留学生和外籍友人还找到多件与自己家乡有关的文物,比如东罗马金币、用骨咄国(古代国名,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玉石制成的带銙等,一边连说“好亲切、好激动”,一边感叹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的伟大意义。
“我们国家也用这样的盒子!”在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中,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王兰和欧书豪对花纹精美的唐孔雀纹盝顶银方盒兴趣十足,并告诉同伴这样的盒子他们国内现在仍在使用,材质有木的、有金属的,根据大小不同,可作首饰盒或衣物箱。来自土耳其的何浩也用手机搜索,向大家展示了土耳其一些有着类似花纹的物品图片。“这就是中西文化互鉴的证明!”何浩说。
此次体验活动是西安外籍人士、留学生“走读西安”“艺术体验”系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外籍友人们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多多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