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钱老丨愿今日中国航天如您所愿

  今天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每百次发射间隔时间从最开始的37年缩短到如今的2年零9个月,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纪录;长三甲系列火箭保持年均10次以上的高密度发射频次,有力支撑了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建设;长五遥三火箭实现“王者归来”,长五系列火箭连续取得“五战五捷”,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被送入太空;长五B、长七A、长八先后入列,“长征家族”不断壮大,为中国航天探索宇宙提供了更多可能;商业航天方兴未艾,长十一海上发射常态化,捷龙一号首飞圆满成功,商业航天“国家队”加速构建新发射模式……

  长五B火箭的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不小于22吨,是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而研制的一型新型运载火箭;长八火箭将我国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转移轨道(SSO)运载能力从3吨提升至4.5吨;长七A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不低于7吨。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等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制。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推出是又一次巨大的技术跨越,不仅是它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而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运载能力,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才有了大幅提高,我们才有能力、有底气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作为进入太空的运载工具,运载火箭是一切太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决定了中国太空探索舞台的高度和大小。

  2004年,名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实施。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16年的时间里,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战六捷”的战绩,建立起完善的探月工程体系。而这成绩背后,也离不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有力托举。

  如今,我们已经实现月球采样返回、成功着陆火星;未来,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木星探测、载人月球探测、首次火星采样等航天重大工程将一步步实现。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入轨精度偏差达到万分之一級,實現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精度。今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成功登上火星,這是我國在星際探測征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國人的印迹。火星上的“天問一號”不僅能與地球上的我們保持通信,前不久,中國的祝融號火星車還與歐洲火星快車軌道器開展了在軌中繼通信試驗。

  我们相信,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会走得越来越远,将向着更深处的寰宇、更美好的未来不断进发。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