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历这5年·了不起的村庄——喜迎省第十四次黨代會】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城里有房,农村有家,这大概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村有330余户农户,超过一半的村民从事蔬菜种植业,通过产业发展,家家户户买了小汽车,超三分之一的人家在城里买了房。

  苏尔吉村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蔬菜年产量达3000余吨,40%的蔬菜销往周边市场,60%蔬菜销往外地市场。赚得少的人家年收入有十几万元,赚得多的年收入有八九十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

  5月5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蓝天的映衬下,苏尔吉村道路两旁,碧桃花盛开。亭子里,老人们纳凉闲聊,生活很惬意。

  村子里,机器的轰鸣声、拖拉机的开动声此起彼伏,一片忙碌景象,有人忙着建设乡村旅游综合楼,有人在田间地头忙着种植蔬菜。

  正是种植大葱的时节,36岁的胡延刚和母亲在地里忙碌着。望着田地里一株株整整齐齐的葱苗,胡延刚干劲十足。

  离开校园后,胡延刚跟着父亲学习种植露地蔬菜,这一种就是20年。“我们家每年种植大葱、蒜苗、菠菜等蔬菜,除了自家的八九亩地,还流转了六七十亩地。”胡延刚说,蔬菜的销路不用愁,一部分由村里的合作社统一销售,一部分销往西宁及周边市场,生意还算不错,去年赚了十几万元。

  忙碌在大葱地里的,还有胡延刚找来的临时工人,她们有的来自本村,有的来自外村。每年5月至11月,能在家门口赚到钱,工资当天结算,这让她们很满足。

  在苏尔吉村,像胡延刚一样的蔬菜种植户有近百户。从蔬菜种植到锄草,再到收菜季,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村里的蔬菜产业不仅让本村的妇女有了就近赚钱的门路,也吸引了不少外村村民来务工。

  “我们村的振兴之路就是发展蔬菜产业,从最开始的百亩蔬菜地,到如今的两千多亩,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了蔬菜种植户。我们的蔬菜不仅在省内销售,还卖到了外地。”说起村里的蔬菜产业,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苏生成很自豪。

  二十多年前,苏尔吉村蔬菜种植面积不到一百亩,如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以前,蔬菜种植户就几家,如今超过一半人从事蔬菜种植产业中,蔬菜产业成了村民致富的主要渠道,产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

  多年来,苏尔吉村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按照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强化基础、增加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使蔬菜商品率达95%以上,并建设了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销往省内以及省外市场。为了使蔬菜产业达到效益最大化,村里还成立了苏尔吉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

  苏生成介绍,全村每年的蔬菜産量達到3000余噸,40%的蔬菜銷往西甯及周邊批發市場,60%的蔬菜銷往上海、甘肅、陝西、甯夏、河南等地。村裏還建了保鮮庫,一次性能儲存1000噸蔬菜。

  爲了打開蔬菜銷售市場,多年前,蘇生成奔走在外地市場,四處推介本村的蔬菜,還在村裏引種生菜、苦苣等品種,不僅開拓了銷售市場,更豐富了蔬菜品種。

  “蘇書記,你看一下綜合樓的開挖情況。”“要建化糞池,這個電線杆要移到哪?”蘇生成走在村道上,無論是誰,不管多忙,都要停下腳步,找他聊一聊。多年來,蘇生成已成爲大家都信任的好書記。

  爲了使蘇爾吉蔬菜種植營銷專業合作社不斷走向機械化、現代化、規模化,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戶大力發展菠菜、西蘭花、生菜等蔬菜品種種植,實現“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産業發展新路子。

  通過合作社的組織與管理,蔬菜銷售效益明顯提高。蘇爾吉村的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蔬菜种植逐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蔬菜种植产值占村里种植业总产值的80%。如今,村里种植的蔬菜有菠菜、西兰花、生菜、萝卜、娃娃菜、苦苣、大葱等十多种,产业效益越来越好,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过去几年,苏尔吉村先后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省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依托党和政府的惠民好政策,在村“两委”和村民的努力下,苏尔吉村已经从以前靠天吃饭的小山村,发展成家富、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

  “刚才在地里种蔬菜的大叔在西宁买了房,正在种葱的胡延刚也在多巴买了房”要问苏尔吉村村民如今的经济条件如何,一名村民说,家家户户买了车,有的人家甚至买了两辆汽车,100余户人家在城里买了房,不少农户冬天进城住楼房,夏天回农村享受田园风光。

  家住村委会斜对面的胡贵海,一家有3口人,每年种植蔬菜的面积有一百余亩,靠着蔬菜产业,他家每年有二十多万元的收入。5年前,胡贵海种有30亩蔬菜,这几年,村里蔬菜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他们家也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短短几年,家里添了两辆微型货车、一辆农用机、一辆轿车,还在多巴新华联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