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带火MicroLED

  近日,谷歌宣布,为布局新一代XR设备,已经完成对Micro LED创业公司Raxium的收购。

  不仅是谷歌,苹果、微软、Meta、三星、Snap、小米、LG已经先后投资或者收购了Micro LED相关公司,计划推出VR/AR设备。

  科技大厂如此热衷于投资或收购Micro LED企业有何玄机?Micro LED产业能否因此受益?

  元宇宙概念拉动下,科技大厂加快了布局VR/AR设备的步伐,对Micro LED这一微显示技术表现出极大热情。

  此前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2014年,苹果收购了Micro LED显示屏厂商LuxVue,目前苹果正联合供应链企业台积电和晶电等全力推进Micro LED商用;2020年,Meta与显示厂商Plessey达成合作,共同开发Micro LED技术;微软采用Micro LED显示屏的智能眼镜专利也曾被公开;三星和LG电子共同投资了加拿大Micro LED制造商VueReal……

  谈到科技大厂抢占Micro LED赛道的原因,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刘暾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因为Micro LED成为现阶段VR/AR显示设备的最佳技术路径,但Micro LED顯示技術還未真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事實上,元宇宙對微顯示技術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更高刷新率、更低時延、更低能耗、更長壽命以及顯示器更加輕薄等。顯示屏幕是內容呈現和虛實交互的重要載體以及VR/AR設備的關鍵器件,由于Micro LED具有更高的發光亮度、分辨率與色彩飽和度,以及更快的顯示響應速度,成爲現階段VR/AR顯示設備的最佳技術路徑,也成爲企業爭相搶駐的賽道。

  關于Micro LED的技術優勢,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光電子研究室主任耿怡向《中國電子報》記者列舉了一組數字。在響應速度上,矽基OLED能達到微秒級,而Micro LED已經可實現納秒級響應;在對比度指數上,LCOS(矽基液晶)對比度爲1000∶1,Micro LED可達到100000∶1,亮度可達到1:100000尼特。

  “Micro LED獨特的顯示優勢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構建在複雜的工藝流程和嚴苛的技術門檻之上。”顯示行業專家指出,Micro LED生産涉及外延生長、驅動背板制作、芯片制作、批量轉移等諸多工藝流程,技術難度極高。

  Micro LED還處于産業化早期階段,外延成本高,産線不成熟,掌握該技術的廠家極少。業內預測,Micro LED能否實現大規模生産,要在2023年才能有更清晰地判斷。

  “Micro LED是一個交叉性非常強的新興技術,和光電子、集成電路、顯示三個領域強相關。”劉暾分析認爲,這樣的屬性也吸引了産業各方勢力的關注和跟進。

  近年來,三星、LG、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顯示企業,洲明、利亞德、雷曼科技等LED顯示企業,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乾照光電等LED芯片企業,蘋果、康佳等智能終端企業,以及衆多Micro LED初創技術公司紛紛布局Micro LED賽道。專家分析認爲,目前並沒有哪一類企業在Micro LED研發方面具備絕對的引領優勢。

  作爲VR/AR的重要技術,Micro LED雖然現階段還沒有明確的贏家,沒有明朗的技術路径,但是投资Micro LED并不昂贵,显然这一点对科技企业很有吸引力。

  “花小钱办大事”成为科技企业投资Micro LED公司的背后动机。“Micro LED处于产业化技术攻关期,科技大厂押注Micro LED企业将为未来VR/AR产品差异化奠定技术基础。”刘暾指出。

  记者发现,苹果、Meta、三星等科技大厂更偏爱投资和收购Micro LED技术创业公司,并且单笔投资金额并不高。例如,三星风投(SamsungVentures)与其他伙伴投资Porotech仅有2000万美元;三星和LG电子等对Micro LED制造商VueReal的A轮投资也仅有1050万美元。

  刘暾认为:“相比建设OLED、LCD产线动辄需要数百亿元,以及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回报周期,投资Micro LED仅需千万美元,这让科技大厂更容易接受。”

  “部分科技企业投资Micro LED有‘自嗨’嫌疑。”一位产业专家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对科技大厂“浅尝辄止”投资布局Micro LED的有效性提出质疑。

  他指出,Micro LED产业链长,涉及环节多,科技大厂出于完善生态的目的投资Micro LED某一环节或者某一技术,相当于投资产业链独立的“某一段”技术和研发,没有形成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对于整个Micro LED产业链的发展贡献甚微。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