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冰与火”格局国产医疗器械“超车”底气何来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疾病。当前,在临床上,房颤治疗通常采用的是俗称“冰与火”的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两种手术术式。而国产心脏脉冲消融系统有望打破国外垄断,突破传统“冰与火”的治疗格局。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目前,国产医疗器械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业内人士也呼吁,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才能持续促进行业厚积薄发。

  “滴滴滴滴”……不到一秒钟,房颤引起的紊乱心电信号在一阵强劲的脉冲能量波中瞬间归于平静。医生对着显示屏进行一系列导管介入消融,稳定跳动的心电图直观反馈出房颤消融手术的成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导管手术室中,全国首例心脏脉冲电场消融系统注册临床试验已经成功实施,48岁病人李先生的阵发性房颤得到治愈。

  去年4月,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的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全球首款基于磁电双定位导航,并集三维建模、标测、消融于一体的心脏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已经取得我国首份心脏脉冲电场消融系统的注册型检报告。研发出国际一流水平的磁电定位三维系统,成为心脏电生理领域中国企业打破进口垄断的重要一步。目前已进入临床随访阶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医生杨庆介绍,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具有严重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在临床中,导管消融手術是房顫患者恢複和維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當前,房顫治療通常采用的是俗稱“冰與火”的冷凍消融和射頻消融兩種手術術式。而脈沖電場消融方式是在“冰與火”之外的第三種消融方式,能利用脈沖電場能量對細胞壁進行電穿孔,從而達到損毀消融病竈的目的。“這種手術時間更短、更精准,醫生也更容易掌握。”楊慶說。

  當前,中國的電生理市場雖然每年在飛速增長,但國産廠家市場占有率僅一成左右。進口品牌長期壟斷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在三維導航設備研發上累積了很高的技術壁壘。研發出國際一流水平的磁電定位三維系統,成爲國內研發彎道“超車”的重要一步。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房顫病人超過1000萬人,而現有能做房顫手術的電生理醫生卻不到1000名。心髒脈沖消融系統和磁電定位三維導航系統的問世,在降低醫生學習門檻的同時,也將讓越來越多的電生理醫生能盡快進入複雜心律失常的房顫治療領域,使房顫治療率得到快速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首例心髒脈沖注冊臨床試驗手術中,不僅有全球領先的脈沖消融設備,更有我國自主研發的磁電定位三維系統爲醫生進行手術導航。在治療房顫等複雜心律失常的手術中,高精密度標測的三維導航設備通常能幫助醫生進行實時“可視化”的手術,相當于醫生的“眼睛”,能讓治療過程更加安全、高效。

  國産醫療器械能夠彎道超車的背後,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科技創新,把科技作爲“第一生産力”,強化科技攻關的成果。

  當前,國産醫療設備也迎來發展的大好時機。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國醫療設備産業快速發展,企業數量、資産規模等各方面不斷跨越提升,一些高端醫療設備研發生産也取得突破,一些企业的研发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

  “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的各项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措施,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作为一线研发企业,我们也要积极抓住机遇,努力发展、主动作为。现在,每年我们要拿出全年收入的至少30%用于科研创新,目前已经拥有了70多项发明专利。”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进年说。

  业内人士认为,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还需尽快完善一系列配套支持,尤其是加快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比如,我们的耗材生产是全手工的,导管都是从颗粒物开始一步步制作完成的,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实现半自动化乃至全自动生产,对研发和技能型人才要求非常高,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高进年说。

  杨庆等专家还建议,高端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领域,长期以来“产学研用”之间存在着明显壁垒,应该加快打通形成一体化体系。比如,医生在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能够直接向企业研发人员提出反馈;企业研发部门能接触到真实的医学场景,研发的产品才更适合临床需求。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