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宏今日表示,目前,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在地面的研制進展順利。
17日下午,國新辦就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問:今年7月、11月計劃發射“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將會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想問一下,“夢天”和“問天”兩個實驗艙現在的研制進展怎麽樣了?實驗艙未來將主要發揮哪些作用?
楊宏回應稱,空間站建造完成後,兩個實驗艙將是航天員在軌主要的工作場所,在兩個實驗艙裏都可以開展密封艙內和密封艙外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這兩個艙都配置艙內載荷試驗機櫃和艙外載荷安裝平台,也提供了信息、供電和散熱等支持和保障措施,可以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材料、空間醫學以及空間探測等多個領域的試驗。
楊宏就兩個艙的特點介紹稱,問天實驗艙配置了與核心艙一樣的航天員生活設施,包括3個睡眠區、1個衛生區和廚房等設施,可以保障航天員生活。它還可以與核心艙一起來支持兩艘載人飛船輪換期間6名航天員的生活;另外,還配置了一個小型的機械臂,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跟核心艙的大機械臂組合使用,共同完成航天員的出艙、艙外設施照料、巡檢等任務。
“另外,在問天實驗艙還配置了航天員出艙氣閘艙,空間站建成以後,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將作爲航天員主用的出艙活動的氣閘艙,這時候核心艙的節點艙用于其他功能,只是作爲備份;問天實驗艙還具備核心艙對于組合體管理控制功能的備份艙段。也就是說,核心艙平台的功能出現故障的時候,可以切換至問天實驗艙行使組合體控制和管理功能,這樣可以整體上提高空間站的可靠性。”楊宏說。
楊宏表示,夢天實驗艙配置了一個貨物氣閘艙和一個艙外展開試驗平台。今後需要在艙外安裝的科學試驗設備,可以通過貨運飛船運送到空間站,再通過貨物氣閘艙把載荷送到艙外,由機械臂或者航天員把它安裝到艙外的平台上,這樣可以實現艙外試驗項目不斷更新。
楊宏指出,目前,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在地面的研制進展順利。其中,問天實驗艙已經在天津完成了整艙的集成總裝、測試和大型試驗工作,整裝待發;而夢天實驗艙目前已在天津完成了相應的集成總裝和試驗工作,正在開展地面測試,後續還將完成整艙熱試驗、回歸測試等試驗工作,正按計劃推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華偉教授及其團隊——用于液體單向輸運的仿生微結構通道 MDPI Micromachines
Axioms:數學與工程學中的計算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沖教授領銜特刊 MDPI特刊征稿
Axioms:數學與工程學中的計算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沖教授領銜特刊 MDPI特刊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