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金科老師和大家談談心理因素裏面的四個方面:懶、願、貪、怕,千萬別踩雷!有一點都不行。
一.“懶”。主要表現爲不勞而獲的心態。雖然人人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絕大多數人還是想獲得免費的午餐。于是他們就不能從心裏真正准確地回答下述問題:
1、黃金外彙、期貨、股票等等投資是一項事業還是一種賭博。多數人是把它看成一種賭博。但是多數人絕不會在嘴上承認這一點。
2、如果你把黃金外彙、期貨、股票等等投資看成是一項事業,那麽你投入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作爲投資的准備工作?如果一個人想當一個數學家、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師或醫生、律師等等,他們第一要做的事,一定是去上學以獲取最必要的基礎知識。黃金外彙、期貨、股票等等投資比上面各項專業難度更高,因爲潛在的高回報率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又有多少人付出了比做其他那些專家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投資市場的學問?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一個投資品種,做好功課,學習知識是前提。
3、大多數人總是想從朋友處、證券商、交易商處或其他各種渠道打聽所謂內部消息,或者十分注意報紙的所謂新聞。如果我們問,這市場上的大多數信息都是免費的,而免費的信息往往都是不值錢的。況且,市場上的任何信息都是有目的的,你對此又怎麽看?很多投資者熱衷于打聽相互對市場的看法,看到什麽就人雲亦雲,而不去仔細的分析。如果我們說打聽別人的看法有百害而無一利。你信不信?
1、尋求對自己有利的消息。投資人從自己的利害得失出發,往往對市場走勢有一種主觀上的期盼,因而特別願意得到對自己有利的小道消息。實際上,經驗豐富的投資家都知道,市場上的絕大多數所謂“新聞、消息”都是爲了某個特別的利益集團的利益而散布出來的。一廂情願的心態之所以是失敗者的心態,就在于它是著眼于眼前的事物,而市場永遠是只關心未來的。投資人對市場的觀察如果不能客觀,便已經輸了先手
2、輸了不認賠,還要加碼。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得了絕症之後,便很容易上一些江湖騙子的當。相信什麽祖傳秘方或者什麽特異功能。不少投資人在明知道已經錯了以後還不願認錯,而是在所謂“套牢”的借口下苦苦期盼。這些人犯的錯誤就是不尊重市場。當一個人輸了的時候,就是市場明確告訴你犯了錯誤的時候。市場是客觀的,對抗市場是決不會有好下場的。尊重市場是一個投資人必須要意識到的。
3、人的本性有一種傾向。只願意相信自己潛意識中願意相信的事,而不是真實的事。只願意聽到自己潛意識中感到舒服的話,而不是真實的話。有經驗的投資家都知道,一個成功的投資決策往往是決策時內心感到很不舒服的決策。投資決策過程經常就是一個選擇過程。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總有一個讓你最難受的方案。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方案往往事後證明是最成功的方案。
貪的一種表現就是我們常看到的“賺小錢賠大錢”的現象。大多數投資人由于貪欲遣使,當賺了錢時覺得賬面上的數字不如落袋爲安,急于獲利了結。而當賠了錢時又死不認帳,企圖扳回平手而導致越輸越大。有經驗的投資家都知道在輸的時候戒貪難,而在贏的時候戒貪更是難上加難。有人甚至認爲在贏的時候不能戒除貪欲獲得巨大成功的最後障礙。
四.“怕”,是指大多數普通投資人的“怕”。其實,經驗豐富的投資家也有“怕”,只是他們的“怕”和普通投資人正好相反。投資家“怕”市場,但不怕自己。他們對市場十分“敬畏”,但對自己卻十分自信。普通投資者正好相反。普通投資者對市場毫無畏懼,因此往往在最高點買進,而在最低點賣出。但是他們也有怕,那就是怕自己。在市場一漲再漲達到接近最高點時,他們怕自己誤了班車而不怕市場已經十分脆弱。所以總是在高位套牢,而且是重倉。而在市場一跌再跌接近最低點時,他們怕世界末日到來而急于抽身逃跑。所以,成功的投資家的貪和怕,只不過和普通投資人正好相反。
上面所說的“懶、願、貪、怕”,要完全克服是不可能的,因爲它們是人性的表現,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它們的表現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成功的投資家是能夠成功地把它們控制在一個適度的範圍內,不使其影響理智的思維。道理雖然簡單,但做起來卻非常之難。因爲它要求一個人能脫胎換骨地改造自己。就好像社會上流行的戒煙、減肥,其實方法都不複雜,但是又有幾個人能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呢?如果有套單,虧損或心態等問題都可以咨詢金科老師
這個市場從來不缺投資者,因爲它本身的利潤會不斷地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有錢人進來。市場的法則就是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它在不斷淘汰那些投機的人、那些不把規則當回事、不嚴格律已、不止損止盈、不適倉操作、不風險控制、不調整心態的人。這個世界永遠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起到關鍵作用,剩余的百分之八十就是襯托和服務于這百分之二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