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簽下“軍令狀”到項目接連動工,中山村鎮低效工業園升級改造工作從藍圖走向各鎮街的“戰場”。“工改”攻堅難在哪兒,如何有效推進?4月8日,本報記者跟隨阜沙鎮“工改”專班其中一組人員拜訪企業,記錄下他們的工作片段。
當天一早,記者來到阜沙鎮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工作指揮部。指揮部位于阜沙鎮阜城東路,于去年11月26日挂牌。因其工作重點是“工改”,亦稱“工改專班”。
按事先制定好的工作計劃,當日共有三組人員分赴三個不同的區域拜訪企業,記者跟隨最早出發的一組,前往羅松西片區。
這一組的組長是阜沙鎮副鎮長李蓉,成員包括梁德全和林冠華。其中,梁德全是市生態環境局下派阜沙鎮參與“工改”的幹部。
工作組達到的第一站是中山市海瑜生活電器有限公司。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生産、銷售電飯煲、電陶爐等,去年産值1.23億元,爲阜沙鎮的規上企業。
“貴公司大約有2000平方米的鋅鐵棚被列入升級改造範疇,不知道能不能按時拆除,將如何升級改造,需要政府提供哪些幫助?”梁德全開門見山。海瑜公司法人阮林就此予以回應:“只要政府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下來,我們願意拆除,而後增資2000萬元改造升級。”對此,梁德全表示將盡全力催控規,爭取六月之前到位,也建議阮林盡早動手做好改造設計。
海瑜公司的積極配合給了工作組極大的信心,工作組欣然前往不遠處的中山市金久源保護膜有限公司。不過,聯系企業時,企業建議工作組與物業主商談,因爲他們公司的廠房是租來的。
經聯系,工作組在一棟二層樓上找到了物業主。業主表示,占地15畝的區域確實只建了一層廠房,存在利用率不高的問題,他們也想拆除後改造升級,可是又擔心改造後招不到好企業。另一個情況是,目前租用廠房的企業,因爲生産設備和工藝比較特殊,不需要高標准廠房。
工作組表示理解,給業主宣講了市鎮出台的新政策後,決定到現場看一看。幾分鍾車程,中山市金久源保護膜有限公司出現在工作組眼前。這家公司的設備確實有些特殊,庫房之外,生産設備裸露在外,大約有50米高。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工作組,公司確實不需要高標准廠房,如果搬遷的話,成本就太大了。
此前,工作組成員已經做過幾次調研,知道這家企業年産值超過6000萬元,也有增資擴産的計劃,屬于優質企業。如何平衡“工改”關系,工作組現場詳細記錄後,將問題帶回指揮部做進一步探討。
時間來到11點10分,工作組核查了一家已經拆除鋅鐵棚廠房,准備建高標准工業園的現場後,來到位于阜港西路的中山市富門木制品有限公司。企業老板傅福信得知“工改”工作組到訪,站在辦公室門口迎接。“我們公司各種手續齊全,但是沒有土地控規,所以不好大力發展。”傅福信直言。對此,李蓉表示,控規的問題,請企業家放心,政府正在想辦法,也希望公司抓住工改機遇,同步做好規劃設計,通過增資擴産,把企業做大做強。
記者了解到,中山市富門木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業務範圍涵蓋家具的生産和銷售,裝飾材料和防火材料的研發與生産等,去年入庫阜沙鎮規上企業名單,年産值突破5000萬元。在阜沙鎮,傅福信控制著兩家規上企業,富門木制品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
實際上,不厭其煩摸清家底是阜沙鎮加快推進工改工作重要環節。今年以來,阜沙鎮工改指揮部對全鎮工業用地現狀、權屬情況、企業信息等數據進行大規模摸底,了解企業訴求的同時,爲科學“工改”鋪平道路。
截至目前,阜沙鎮低效工業園拆除整理面積已經突破百畝,達到102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8.8%。已落實圓山、恒納、恒達、智城彙谷、阜東村府、鎮屬物業、維琪生物等7個工改騰挪園,合計騰挪面積約34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