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食物”豐富百姓餐桌

  清明時節,黃泛區農場綠意濃濃,5架無人植保機遙控起飛,對9.29萬畝小麥“一噴三防”。2個月後,青青麥苗將變成金黃麥粒,成爲百姓餐桌上的餃子、面條、饅頭和面包。

  現代設施農業園智能玻璃溫室裏,來自以色列的品種“夏日陽光”小番茄挂著水珠。“小番茄全部采用無土栽培,水肥一體配比營養液,綠色、有機,一斤賣到25元還十分緊俏。”黃泛區農場副總農藝師缑國華說。

  一個農場裏藏著一個中國。從4億人吃不飽到14億多人吃得好,中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不僅把“誰來養活中國”的問號遠遠抛在身後,百姓餐桌日益豐富,主食、肉蛋奶、水果、蔬菜、水産品不再缺席。

  “要樹立大食物觀”,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提出的要求引發廣泛關注。樹立大食物觀,背後折射的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反映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飲食消費結構的升級。

  河南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産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不僅解決了自身1億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原糧及其制成品600億斤左右,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爲確保今年糧食産量繼續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我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穩面積,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穩産量,紮實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大力推動種業振興;穩政策,落實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實現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

  “豬糧安天下,河南貢獻大。”去年,全省畜牧業多項指標上榜全國首位:生豬存欄量和外調量全國第一,肉牛凍精供應全國第一。河南貢獻了全國3/5的湯圓和7/10的水餃。全省生鮮乳檢測合格率連續10年保持在99.7%以上,花花牛等自有品牌暢銷全國。

  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2600萬畝左右,形成了豫北日光溫室、豫南塑料大棚、豫東溫室大棚等設施蔬菜基地和豫西越夏等一批特色露地蔬菜基地。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去年,全省水産品總産量93.6萬噸,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發展到110萬畝。創建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4個。

  當下,以種植核桃、板栗、油茶和養殖蜜蜂、家禽爲代表的林下經濟成爲群衆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去年,我省林下種植、養殖面積新增141.74萬畝,綜合産值達814.03億元。我省食用菌産量和産值已連續17年居全國第一位,以盧氏、西峽、泌陽等37個食用菌大縣爲重點,發展優質食用菌産業。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第一條就明確,要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能力。守好“米袋子”,拎好“菜籃子”,抓好“油瓶子”,穩住“肉盤子”“奶罐子”,端牢飯碗後,河南有信心讓百姓餐桌更豐富。

  臘月十四,在綠油油的香菜地裏走了個來回,老高的眉眼笑開了。“你看,一拃多長了,年後就能上市!”從一側掀開白塑料布,嫩綠的菜葉子上挂著露珠,老高開心地對記者說。…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是京九鐵路沿線的“將軍縣”,這裏有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等一系列紅色史迹。在新縣田鋪鄉,大別山腹地,坐落著一個普通又別致的小村——田鋪大塆。…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