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企業該如何提高“免疫力”

  企業該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下發展,應如何確保工作正常進行,將負面影響降到最小呢?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對陷入困境、奮力求生的中小企業有所幫助。

  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形勢研判和自我評估,不要心存僥幸,做好充分思想准備和最壞的打算,迎接最嚴酷的考驗

  在非常時期,企業的首要任務是按照相關要求和規範,充分做好本公司的疫情防控工作。這既是對個人負責、對員工負責,也是對企業負責、對社會負責。疫情之下,無論個人還是企業,與國家、民族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既不必過度緊張,也決不可掉以輕心。近年來的經濟形勢加劇了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大量企業掙紮于經營困難的生死邊緣,抗風險能力普遍較差。而疫情,則可能成爲壓死許多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于以線下經濟爲主要收入來源的中小企業來說,疫情導致的直接後果是收入的斷崖式下滑,與此同時,企業還要承擔人工、房租、負債、稅費等剛性支出和成本。許多企業頓時陷入資金鏈斷裂的生死邊緣。因此,企業家、創業者在思想上應高度重視形勢的研判和評估,密切關注疫情及相關方面的發展趨勢,清醒准確的認知自身能力和家底,不要心存僥幸,也不要抱有幻想,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和最壞的打算,迎接最嚴酷的考驗,積極采取有效的行動來對沖疫情影響和各種因素疊加的連鎖反應。

  爲了讓企業能度過難關,大部分的地區都出台了地方性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穩定發展,在社保、租金、稅務方面有降、減免、緩、補等相關政策。

  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免征增值稅;適用3%預征率的預繳增值稅項目,暫停預繳增值稅。

  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執行期限爲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還有諸多此類政策,中小企業都應該學習善用並積極與當地有關社會和政府機構聯系,溝通上報疫情給企業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

  越是在極端嚴酷的生存環境下,越要有策略,有章法,不盲目,不慌亂。是堅持抗下去?還是戰略收縮、斷臂求生?這是企業求生自救的首要戰略問題。對此,一定要設立明確的底線和相應的預案,一旦形勢惡化、觸碰底線,沒有有效措施實現兜底和閉環,就需要采取果斷的決策和行動,或采取休克療法,進入冬眠狀態,全面停止各項業務,以保存實力、等待時機重啓。

  總之,要避免讓風險和損失持續擴大,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果企業還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有心力、有能力堅持下去,就需要全面籌劃下一步的發展並立刻采取積極行動,提前布局,做好充分准備。

  資金層面,現金流管理就是企業的生命線。一方面要做到極致的開源節流,積極催收賬款,努力拓展業務;嚴格控制成本,砍掉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另一方面,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不亂花錢,好鋼用在刀刃上。

  業務層面,要極其的克制,收縮戰場,縮小著力點,聚焦最有現金流價值的業務,然後全力以赴,力出一孔,務必打透。在生存壓力下,應將有限的企業資源聚焦到成本低、能夠快速産生現金流,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業務,以此推動整個多米諾骨牌。要高度關注造血和閉環。從小處入手,從賺錢入手,從賺小錢入手,從活下來入手,高度重視現金流閉環,通過一個個經過商業驗證的小閉環的勝利,再不斷放大謀求發展。

  面對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和損失,企業應積極與各個交易方或利益相關方(如客戶、政府部門、租賃方、供應鏈、投資方、債權方等)溝通協商,將疫情作爲商業活動中的“不可抗力”,爭取有利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諒解和支持。

  例如,與客戶協商交付時間、交付方式、付款周期、預付款等,也可給客戶一定方式的優惠來換取對自身更有利的條件;與政府部門協商財政補貼、稅費(企業稅及個人所得稅等)減免、政府采購、其他優惠政策和支持條件;與租賃方協商減免租金甚至退租等;與投資方協商應兌付條件的諒解,或爭取新的投資等;與債權方協商債務延期、利息減免、給予新的貸款等,甚至可探討債轉股、産品(服務或資産)抵債等可能性;與供應鏈協商合作變更、付款周期、合作的延續(或解除、修改)等。

  需要注意的是,積極的溝通協商和爭取支持非常重要,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願,即使獲得了一定的優惠條件和補償,也可能是杯水車薪、無力回天。所以,要做好兩手准備,要有自己底線方案和Plan B,采取自救措施。

  疫情加速了落後模式和業態的淘汰,也激發了創新動力,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對企業來說,經此一“疫”,應高度重視商業模式、業務形態的數字化轉型,提升産品與服務的信息化水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增加盈利模式中的數字化比重。

  在産品業態和商業模式數字化轉型的同時,組織管理與人的協同方式也存在不斷深化的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企業要以此爲契機,變革組織與管理方式,創新工作流程及用工方式,轉變生産與合作機制,構建面向未來趨勢的、面向業務和戰略需要的、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和靈活性的組織管理形態。

  創業維艱,即使沒有疫情,在未來企業發展道路上,仍然會有許多激流險灘,會經曆無數的艱難險阻。如果沒有強大的心力和創業精神,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時,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所謂創業精神,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意志和心態。創業精神包括五個要素:迎接挑戰(心力)、創新突破(智力)、激發潛能(內力)、調動資源(外力);解決問題(合力),這也是創業者需要評估和用力的方向。

  對企業家和創業者來說,要在困境中尋找真問題,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問題,用辯證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危”中挖掘潛在的機遇,用創新思維提出解決方案(包括放棄和止損)。在苦練內功、紮實精進中等待和迎接轉機與春天。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批企業遭遇生存危機。近期,國內疫情再次反複,在這...

  從前,一回到家就是美滋滋的葛優躺,如今進門第一件事非清潔殺菌莫屬,噴噴酒精、擦擦衣物,在緊張而有...

  碳中和命題下,首條以降低碳排放強度爲目標的滬深300碳中和指數在本月正式發布,資本市場正式與消費市場...

  在國家兩山理論指導下,爲滿足市場對綠色、節能、環保裝配式建築的需求,作爲千年舟集團旗下低能耗別墅...

  自2004年點讀筆問世起,教育智能硬件已經在我國發展了十多年,成功應用于家庭、學校等諸多學習場景中。...

  2022年3月25日,爲響應海外高端人才引進的政策,在義烏市科技局的支持下,義烏雙創街導師王雷、雙創街國...

  由申萬宏源證券與深圳希施瑪數據、麗海弘金聯合主辦,私募排排網承辦的第一屆申萬宏源金瑪杯私募實盤大...

  3月25日,大華股份煥然啓航,新生萬象春季新品發布會以線上直播形式成功舉辦。會上,大華股份與來自全國...

  疫情常態化之下,伴隨著對交叉感染的擔心,線下就醫難正在成爲一件次生難題。與此同時,在線問診、疫苗...

  後疫情時代的生活與職場焦慮,正在入侵人們的心理安全領地。近日,丁香醫生發布的《2022國民健康洞察報...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