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栽培技術”,比常規栽培技術平均每畝增産62.8-63公斤;該技術比常規栽培技術施肥次數減少2次,每畝平均可節省人工成本36-37元。
與傳統技術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每畝平均增收稻谷47.5kg,以單價2.7元/kg計,每畝增加産值 128.3元。每畝平均節省化肥農藥成本53.4元,增收節支合計181.7元/畝。該技術在廣東省2020年應用面積約1480萬畝,年增稻谷産量70萬噸,增收節支2...
對生態環保的影響。與常規施肥技術比較,本技術既減少了肥料資源投入,又大大減輕了養分流失造成的農田、水體等環境的面源汙染,對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畝産稻谷按400kg,折大米約240公斤,普通大米平均8元/kg,富硒大米平均18元/kg,每千克大米增值8元,每畝增值2400元。該技術兼具增産、省工作用,平均增産30kg/畝,硒肥投入成本10元/畝,平均省工100元/畝(一次性施肥)。平均每季水稻綜合節本...
本技術適用于華南水稻産區,對于反酸田更有效。此外,華南丘陵坡地也是酸性很強的耕地類型,本技術在該類土壤上效果也很好。
雜交稻制種期間的種子提質增效技術體系可提高制種産量,提高種子發芽率和活力指數,總計可提質增效15-20%。
冬瓜是重要的藥食同源作物,富含膳食纖維、高鉀低鈉,對胃潰瘍、內髒器官 出血、癫痫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有較好的保健或治療效果,種植效益較高。廣東省 是冬瓜集約化種植的典型區域,該區域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爲主,年均降雨量近 2000毫米,化肥淋洗風險大,病蟲害發生...
畜禽養殖廢水生物-生態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從養殖環境全過程控制著手,全方位設計畜禽養殖園區和生態消化園區形成運行成本低廉、資源持續回用的“出水多級生物-生態淨化+多方位持續安全循環利用”模式,徹底解決養殖區排水超標、用水短缺、水源汙染等不可回避的養殖環境問題。
好氧堆肥中的物理-化學強化生物除臭技術經過嚴選工農業廢棄物,並加以改性,實現了以廢制廢的協同效果。該技術有效的結合了三種方法的優點,規避了其缺點。在大幅降低物料成本的前提下,實現了除臭效率高、持續時間長、堆肥産品質量好的目標。
該技術在處理有機固體廢棄物方面不會産生二次汙染,處理成本低,投資小,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便,節省人力成本,適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近三年來,項目技術處理有機固體廢棄物約110萬噸,生産肥料約22萬噸,應用推廣面積200萬畝以上,增産增收約5.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