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了我們二十多天的電視劇《經山曆海》今晚就要大結局了!這部電視劇全程在日照實景拍攝,一經播出,便收獲廣大觀衆的熱情點贊。來聽聽日照的他們是怎麽說的吧!
我認爲這部劇直面了社會矛盾,直面了生活現實,在我們這成爲一個都在刷的熱播劇。每一個場景都讓人倍感親切。在以後的實際工作中,我一定認真學習吳小蒿和大量扶貧幹部們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
通過一群有血有肉的基層幹部展現鄉村振興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奮鬥的。劇中不論是吳小蒿,還是賀豐收、慕平川,他們都腳踏實地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講述了我們基層黨員幹部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一些點點滴滴,不管在劇情上還是人物的刻畫上,都以溫暖的形式打動我們的內心。很多情節讓我們這些基層黨員,基層工作者很快産生了共鳴,跟隨著劇情的發展,經山曆海。作爲一個基層的戰鬥堡壘,我們建行的基層員工也將爲廣大人民群衆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如同發生在我身邊一樣,賀豐收、吳小蒿、慕平川曆曆在目,每個人我都能找到原型。在奔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既有海浪翻滾、山路崎岖的客觀波折,亦有破舊立新、敢于改革的主觀思變。從單一個體的思維蛻變,到鄉村美麗的蝶變,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經山曆海的奮鬥史詩。
比如說有一場戲,爲了預防泥石流災害鎮長在暴雨中帶領著村民撤離。我眼前就浮現出去年夏天和同事們爲防汛工作整夜冒雨奔波的情景。我要學習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爲市民提供便利的生活環境。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上高山、下大海,人人臉上被海風吹皴的皮膚……電視劇從平民化視角出發,全景式、立體化呈現基層群像的艱辛。隨著電視劇的娓娓道來,每個人物的背後都是閃閃發光的日照普通人民,細微之處都是綿長,普通背後皆爲不凡,激起了每一位日照市民油然而生的強烈自豪感。
衆志成城,波瀾壯闊。從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中,我們看見了“人”的力量。每個日照人都是《經山曆海》故事的“劇中人”。
原著小說《經山海》的作者趙德發表示,在采風中日照鄉村很多基層駐村的第一書記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塑造典型人物時給了他很大的啓發。“那些滾滾沸沸的生活,那些血肉豐滿的人物,都來自腳下這片土地。在寫這部小說時我去了日照山區,走了多個村莊,采訪了好幾位‘第一書記’與許多幹部群衆。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咱們東港區西湖鎮的一個村莊,當時任日照一中辦公室主任的王義朋在那擔任第一書記,做了許多事情。他所在的村子原來去鎮上沒有路,後來他去和鎮黨委領導一起商量,千方百計到處化緣,終于籌集了修路的幾百萬元,過程非常不容易。”趙德發動情說道。
觀衆的心聲,也是時代的呼聲。“片頭的岚山號子一放出來我的眼眶就濕了,這就是我在海邊長大從小聽到大的聲音,是富有生命力的呐喊。岚山號子不僅記錄了父輩們出海捕魚的鮮活曆史,更蘊藏著他們與風浪搏擊的聰明才智和英勇氣概。”岚山頭街道居民王均永感慨著。“風裏浪裏不歸家”, 勤勞樸實的岚山漁民祖祖輩輩以打漁爲生,岚山漁民號子已有幾百年的曆史。自古至今,傳唱不竭。靠海吃海的漁民們逆水而行,向水而歌,用力量在行走、用生命在歌唱。漁民們那風吹日曬黑得像海中礁石一樣的臉和臂膀,那打著漩渦在海邊回蕩的岚山號子,像動感的雕塑、凝固的浪線。
枝葉總關情,點滴潤民心。置身時代漩渦,以吳小蒿爲代表的基層幹部要解決紛繁複雜的基層事務和各種難以預料的考驗。《經山曆海》裏有這樣一位懶得出名的懶漢常進寶,平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等著伸手要吃要喝。通過基層幹部吳小蒿的不懈努力、真情幫扶,讓常進寶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政策的溫暖,這塊冰冷的硬石頭終于被焐熱。對此,山海天旅遊度假區臥龍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柴仕曉作爲基層黨員幹部的一員深有感觸。“我深知基層工作的擔子很沈、很重,要處理的事情也是千頭萬緒,和同事們一起經曆了各種酸甜苦辣。”柴仕曉說,“看到劇中的人物就好像看到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我們,真的很感動。我們會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把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實到每一戶人家。”恢弘的理想、澎湃的熱情、飽滿的幹勁,是柴仕曉的精神氣質。執著而堅定的她,似一朵铿锵玫瑰,綻放在基層工作的第一線。
幹群合力唱響漁村新風情。岚山頭街道官草汪村黨支部書記宋友金是《經山曆海》劇中人物慕平川的原型之一,本人還在劇中客串了安瀾村的一名老黨員。“劇中的鄉村振興故事就是真實在我們這發生的。我們村過去是日照的一個貧困村,之前有‘官草汪村有72條要飯棍’的說法。”宋友金說,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官草汪村在一批批致富能人的帶領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小漁村成爲海岸線上的一道新風景。“現在村裏有成片的碼頭、成排的冷庫和大大小小漁船。除了捕撈、養殖、加工,還有很多配套的服務,已經成爲日照市最大的漁業專業村。”
紅色基因,血脈傳承。劇中吳小蒿從花鼓爺爺那裏了解到大楷山保衛戰,花鼓爺爺從櫃子裏拿出他珍藏的資料,細數著過去的峥嵘歲月……于是在石屋村和安瀾村的土地置換儀式上,小蒿當即提出反對意見,她告訴大家:“石屋村山上的石窟,當年曾經保護過解放軍戰士,還有這山下的石房子,咱腳下踩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大楷山保衛戰戰士的獻血,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正如劇中講述的那樣,日照也是一片革命的熱土,是山東建立中共地方組織較早的地區之一。日照人民前赴後繼,奮鬥不息,創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譜寫了光輝燦爛的革命史篇。“看到這一段很激動,日照人向來都是把家國情懷植根于內心的,我們會珍惜前輩們的犧牲與付出,在新的曆史起點,汲取奮進力量,鼓起精氣神,與這個偉大的時代同心同向,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年輕的國企黨員郭曉敏表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電視劇《經山曆海》中,日照雄偉的山海、厚重的文化曆史、缤紛的風物、獨特的精神氣質被深情地詠唱;每一個日照的平凡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向著新生活的不懈奮鬥被娓娓道來。觀衆聆聽海邊的陣陣濤聲,暖心于熟悉的生活狀態。“看著家鄉的一草一木登上了央視平台,作爲一名日照人我是很驕傲的,日照這座寶藏城市終于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電視劇裏面出現的海鮮面、紅燒傻逛魚都是家鄉的味道,是在其他地方吃不到的。”正在海外留學的日照學生趙潔如是說。
腳下有泥,心中有火,眼裏有光。普通漁民、年輕共産黨員、基層幹部、駐村第一書記……不光他們,還有我們身邊這些可愛的平凡人,無時無刻不在腳踏實地奉獻自己的力量,去擁抱屬于日照更加輝煌的明天。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無數普普通通的日照人,以默默無聞的奮力奔跑,積澱起日照在亂雲飛渡、風吹浪打中的從容底氣,書寫屬于自己經山曆海的動人篇章。惟願大江浩蕩,喜看萬物欣榮。朝氣蓬勃的日照故事正在續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山東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8/106597009】
“100歲,這是常人難以到達的生命高度,我的父親做到了。一輩子有峥嵘歲月,也有槍林彈雨。謹以此文記錄一位八路軍老戰士長達一個世紀對國家、對社會、對所熱愛的事業所有的付出。新的一年開始了,作爲子女,我們衷心祝願他健康、快樂!”[詳細]
爲提高313省道路況質量和通行能力,擬定于2021年4月17日至10月31日對該路段進行大中修工程施工,施工期間道路全封閉。[詳細]
3月30日,日照市人民醫院兒科三病區,73歲的主任醫師鄭鳳鳴要退休了。送走最後一位患者,她就要離開這個工作了四十幾年的科室。在這間小小的診室,她看診過的孩子超過50萬人次,甚至有的家庭兩代人都接受過她的診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