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達人RIM瑞米首支單曲超越無界發行

  3月18日,咪咕音樂旗下數智達人R.I.M.瑞米,聯袂新銳實力唱作人吳奇,爲現實世界帶來了他的首支搖滾單曲《超越無界》。R.I.M瑞米通過第一人稱心境,訴說他穿越層層壁障來到現實世界,受到體育永不言棄精神的感染後,發出共鳴的奮力呐喊,釋放元宇宙音樂人的激昂能量!

  咪咕音樂首位數智達人、視頻彩鈴M啓明星R.I.M.瑞米,自去年12月25日咪咕彙亮相以來,由元宇宙來到現實世界開始了自己的旅程。恰逢2022年迎來衆多頂級體育賽事,R.I.M瑞米被賽場上的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人文精神打動,萌生了讴歌生命脈搏的音樂靈感。

  首支單曲《超越無界》由R.I.M.瑞米邀請新銳實力唱作人吳奇擔綱音樂制作人,把音樂作爲一座連接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橋梁,將體育精神的永不言棄融合R.I.M.瑞米探索未知的勇氣和信念傳達給每個人。

  《超越無界》將音樂與體育的脈搏融合,溯源體育基因,探尋音樂夢想,把血液裏天生沸騰的旋律,變成不可思議的律動。這首歌屬于賽場上拼搏的運動員,也屬于每個在現實世界勇敢生活、不斷進取的普通人。

  R.I.M.瑞米與制作人吳奇在這首歌前期風格的選擇上做了諸多嘗試,要同時表達出元宇宙的廣袤和探尋的過程,包含富有音樂性、律動感的編曲必不可少。《超越無界》這首歌曲采用了節奏感極強的流行搖滾風格,使用豐富的器樂表達出R.I.M.瑞米在元宇宙用熱愛作爲這片真空中的介質,將賽場中運動健兒奮力拼搏、挑戰無界、最終超越自我的生命脈搏傳遞給聽衆。

  R.I.M.瑞米在這首歌裏進行了對諸如虛擬與現實、生命與宇宙等命題的探討。“撥開這迷霧/開啓新的路/命運的交互/探索生命/無限可能,無限的宇宙”。當科技的發展模糊了現實的邊界,生命的表達是否可以從有機體擴展到元宇宙?這種深邃問題的提出是《超越無界》這首歌對世界的一次發問,而R.I.M.瑞米在這首歌裏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站在巨人的肩膀又乘著風/眺望著更高的起點意在高峰/呐喊著,躁動著,全力以赴/探索無限可能,無限的宇宙”。生命脈搏的躍動貫穿在每場跨越星際的追尋,每個體育賽場的突破,和每次嫩芽的破土當中,既是對既定命運的不妥協,也是對生命意義的最好诠釋。

  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裏,R.I.M.瑞米在現實世界不斷磨砺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在《超越無界》的音樂短視頻中,R.I.M.瑞米面對磅礴雪山時堅毅的眼神,告訴了世界他的無畏,並且將這份力量融入歌中表達自己的熱愛與夢想,也希望能夠喚起聽者對曾經初心的共鳴。這份跨越壁障的禮物是R.I.M.瑞米作爲“視頻彩鈴M啓明星”的一次閃爍,以期望得到宇宙中更多的回應。

  2022年,讓我們一起期待元宇宙音樂人R.I.M.瑞米和更多數智達人與這個世界的交流煥發新的生機。

  認識上的偏差,疊加技術進步的影響,我國制造業的就業人數逐年下降,制造業“招工難”“用工荒”問題日益凸顯。破解“誰來當技術工人”這個難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多措並舉。

  堅持“動態清零”是我們14億多人口大國當前務必守住的疫情防線,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踐行,也是對國際抗疫的最大的貢獻。

  2月27日11時06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長征八號遙二火箭圓滿出征,滿載著武大學子航天夢的“啓明星一號”微納衛星順利起航。這是我國首顆可見光高光譜和夜光多光譜多模式在軌可編程衛星,也是一顆以在校學生爲研發主體的微納衛星。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綠色發展是宜都化工園從籌建之初就確定的方向。2017年底,宜都啓動化工産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高起點、高標准建設宜都化工園。

  17日,新疆首個將“風能、光伏、火電、儲能”集于一身的多功能清潔能源基地——華電烏魯木齊100萬千瓦風光基地項目開工建設。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經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實測,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全球範圍性能指標先進、亞太區域性能更優,“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發展理念正一步步變成現實,系統進入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新階段。

  城市地下管線是指城市範圍內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科學界往往使用論文的“被引用量”作爲衡量其質量的指標。如果論文進入“被引用量”排名前1%,就被認爲是質量很高的研究。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近日刊文稱,2019年中國作者發表的論文中有1.67%位列全球被引用量排名前1%,而美國爲1.62%。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的上官鄉,自20世紀70年代起,利用當地豐富的毛竹資源生産各類竹質球拍,每年能賣出1億只,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球拍之鄉”。

  近日,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點火起飛,國內首顆以茶葉冠名的遙感衛星“安溪鐵觀音一號”也隨之發射成功。

  鈣钛礦太陽能電池有望提高光電轉換效率,但其存在一個最大的缺陷——在陽光的照射下,其性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退化。

  近日,德國分子醫學研究中心(MDC)的研究人員發現,納米結構域構成獨立的信號單元是單個細胞可同時處理成百上千個信號的原因。研究人員認爲,該研究成果將開辟一個全新的細胞生物學研究領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細胞》雜志上。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調節受損神經修複至關重要的分子,它可以幫助人們從神經損傷中恢複。這一發現是使用秀麗隱杆線蟲進行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3月16日刊文指出,2020年12月,中國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帶回了近2公斤月球樣品,這些月球岩石引爆了中國科學家的研究熱潮,他們正對其開展研究,以揭示月球的進化曆史。

  受蒲公英利用風來傳播種子的啓發,美國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微型傳感器便攜裝置,當它向地面翻滾時可被風吹走。一旦落地,該裝置至少可容納4個傳感器,使用太陽能電池板爲其負載電子設備供電,並且可共享最遠60米外的傳感器數據。

  陽春三月,春耕備耕關鍵時節,走進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平川鎮的田間地頭,耕地、施肥、保墒、撿拾地膜……處處是農戶忙碌的身影。而在每塊地中央,一堆堆由牛糞、羊糞、稭稈等發酵的農家肥代替了往年堆成“小山”的袋裝化肥。

  近日,記者從新疆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獲悉,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組織、新疆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牽頭承擔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天山-阿爾泰增生造山帶大宗礦産資源基地深部探測技術示範》項目,在新疆天山西段礦物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取得突破,發現了新礦物鎂高鐵角閃石。

  “休息一會兒,睜開眼睛,盯住綠點,保持不動,好!”3月17日,一台來自看似平常的眼底相機正在北京同仁醫院爲受試者檢查。

  3月17日,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北鬥鐵路行業綜合應用示範工程項目通過了由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國家鐵路局共同在北京舉辦的項目驗收評審。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