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晚上8時30分,蘭州的夜空繁星點點,萬家燈火之下城關區酒泉路街道暢家巷社區的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90後”社區黨委書記徐慧,剛忙碌完一天的疫情防控工作,送走了最後一位前來社區登記咨詢的返蘭居民後,還沒來得及換下工作服和紅馬甲,就被社區“小夥伴”端到自己面前的生日蛋糕驚呆了。
連續3天的高強度社區抗疫工作讓她忘記了過生日這件事情,但是細心的同事並沒有忘。“雖然正處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刻,但31歲的生日也要有儀式感。”“蛋糕、蠟燭、鮮花、生日歌一樣都不能少!”……大家決定用一個簡短的PARTY來給徐慧的31歲生日留下美好的回憶。
點亮燭火,在大家祝福的歌聲中,徐慧許下了31歲的生日願望:願這場疫情早日得到控制,願我們守護的城市平安無恙。
自3月初蘭州再次出現疫情後,身爲社區“大管家”的徐慧,每天晚上都駐守在社區,資料室裏一張簡易的床鋪,鋪上藍底白花的被褥,這就是她的“社區臥室”,“沒辦法回家,第一是家住得遠,第二就是上傳下達,需要督促落實疫情防控,細化工作太多太多……”連軸轉地工作,她眼睛熬紅了,嗓子也啞了。
防疫緊急會、檢測點、小區處處都有她的身影。3月11日晚上8時,徐慧召集社區黨員幹部召開了一次疫情防控工作會議,開會前,徐慧習慣性地掏出一板金嗓子含片,剝出一片含在嘴裏,片刻後她使勁清了清嗓子,希望藥效盡快發揮作用,能緩解嗓子不適。會上,她細化安排了社區第二天轄區中小學及樓院核酸采樣疫情防控工作,同事們已經習慣她嘶啞的聲音,安靜地聽著。
3月12日下午2時左右,忙碌了一上午的她趁午飯時間打了個盹兒,前一天晚上徐慧又工作到半夜。“噓,小聲點,書記太累了,讓她休息一會兒。”大家心疼她,互相叮囑盡量別打擾她,可是她的手機鈴聲還是時不時響起。“我實在困得不行了,就眯一小會兒。”盡管吃了幾天藥,徐慧的聲音還是有點嘶啞。這段時間是工作最忙的時候,她晚上只睡五六個小時,早上6時就要起來梳理一天的工作。
作爲社區黨委書記,徐慧的工作繁瑣而複雜。每天社區晨會,她要負責布置社區一天開展的各項工作,小區樓院核酸檢測時,她要摸排情況,統籌協調轄區上千余戶居民的核酸采樣等防疫物資,在家隔離的每戶居民,她要每日詳細了解個人的身體狀況,包括生活用品、買藥、看病等不同需求,及時調配人員。她擔心會有隔離居民産生緊張情緒,打電話安撫疏導;操心有的社區工作人員家裏會有困難,就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化解,讓他們能安心在社區工作……
“她的手機一直都連著充電寶,這幾天打電話太多手機都發燙,我的辦公室在她辦公室隔壁,我要是晚上值班,總能聽到她在隔壁接打電話的聲音,加班是每天的常態。”暢家巷社區副主任張婕說,徐慧的手機號碼作爲社區愛心熱線是向居民公開的,她每天還要接聽來自居民的各種電話,有咨詢的,有求助的,有反映問題的。
“一件事情,你不做,總要有人去做,你不做就得有人替你做。在基層崗位上尤其如此,每個社區黨員幹部都必須有奉獻精神,這是我們最基本的素養。”徐慧說。12日、13日是周末,徐慧仍舊處于24小時待命狀態。不論休息與否,她每天堅持定時定點把社區的犄角旮旯都看一遍,“這個時候一定要巡查到位、整改及時,通過大概率篩查來避免小概率的事情發生,築牢社區嚴防嚴控的疫情防線。”
3月,蘭州再次出現疫情,肩負著最基層疫情防線的社區,面臨著巨大壓力和挑戰,“白+黑”的工作模式已然成爲社區工作者的常態。
3月10日晚上8時30分,蘭州的夜空繁星點點,萬家燈火之下城關區酒泉路街道暢家巷社區的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90後”社區黨委書記徐慧,剛忙碌完一天的疫情防控工作,送走了最後一位前來社區登記咨詢的返蘭居民後,還沒來得及換下工作服和紅馬甲,就被社區“小夥伴”端到自己面前的生日蛋糕驚呆了。
連續3天的高強度社區抗疫工作讓她忘記了過生日這件事情,但是細心的同事並沒有忘。“雖然正處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刻,但31歲的生日也要有儀式感。”“蛋糕、蠟燭、鮮花、生日歌一樣都不能少!”……大家決定用一個簡短的PARTY來給徐慧的31歲生日留下美好的回憶。
點亮燭火,在大家祝福的歌聲中,徐慧許下了31歲的生日願望:願這場疫情早日得到控制,願我們守護的城市平安無恙。
自3月初蘭州再次出現疫情後,身爲社區“大管家”的徐慧,每天晚上都駐守在社區,資料室裏一張簡易的床鋪,鋪上藍底白花的被褥,這就是她的“社區臥室”,“沒辦法回家,第一是家住得遠,第二就是上傳下達,需要督促落實疫情防控,細化工作太多太多……”連軸轉地工作,她眼睛熬紅了,嗓子也啞了。
防疫緊急會、檢測點、小區處處都有她的身影。3月11日晚上8時,徐慧召集社區黨員幹部召開了一次疫情防控工作會議,開會前,徐慧習慣性地掏出一板金嗓子含片,剝出一片含在嘴裏,片刻後她使勁清了清嗓子,希望藥效盡快發揮作用,能緩解嗓子不適。會上,她細化安排了社區第二天轄區中小學及樓院核酸采樣疫情防控工作,同事們已經習慣她嘶啞的聲音,安靜地聽著。
3月12日下午2時左右,忙碌了一上午的她趁午飯時間打了個盹兒,前一天晚上徐慧又工作到半夜。“噓,小聲點,書記太累了,讓她休息一會兒。”大家心疼她,互相叮囑盡量別打擾她,可是她的手機鈴聲還是時不時響起。“我實在困得不行了,就眯一小會兒。”盡管吃了幾天藥,徐慧的聲音還是有點嘶啞。這段時間是工作最忙的時候,她晚上只睡五六個小時,早上6時就要起來梳理一天的工作。
作爲社區黨委書記,徐慧的工作繁瑣而複雜。每天社區晨會,她要負責布置社區一天開展的各項工作,小區樓院核酸檢測時,她要摸排情況,統籌協調轄區上千余戶居民的核酸采樣等防疫物資,在家隔離的每戶居民,她要每日詳細了解個人的身體狀況,包括生活用品、買藥、看病等不同需求,及時調配人員。她擔心會有隔離居民産生緊張情緒,打電話安撫疏導;操心有的社區工作人員家裏會有困難,就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化解,讓他們能安心在社區工作……
“她的手機一直都連著充電寶,這幾天打電話太多手機都發燙,我的辦公室在她辦公室隔壁,我要是晚上值班,總能聽到她在隔壁接打電話的聲音,加班是每天的常態。”暢家巷社區副主任張婕說,徐慧的手機號碼作爲社區愛心熱線是向居民公開的,她每天還要接聽來自居民的各種電話,有咨詢的,有求助的,有反映問題的。
“一件事情,你不做,總要有人去做,你不做就得有人替你做。在基層崗位上尤其如此,每個社區黨員幹部都必須有奉獻精神,這是我們最基本的素養。”徐慧說。12日、13日是周末,徐慧仍舊處于24小時待命狀態。不論休息與否,她每天堅持定時定點把社區的犄角旮旯都看一遍,“這個時候一定要巡查到位、整改及時,通過大概率篩查來避免小概率的事情發生,築牢社區嚴防嚴控的疫情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