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高速發展,深圳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城市社會結構和組織形態趨于多元,群衆利益訴求複雜多樣,城市社會管理面臨諸多新挑戰。如何在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之路上探索破題,成爲這座超大型城市發展的應有之義和當務之急。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考察時強調,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爲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切實把群衆大大小小的事辦好。兩年後的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
改革尖兵何以先行示範?日前,本報深圳記者站聯合深圳大學、深圳市委黨校的專家學者組成調研組,深入全市各區、不同街道及社區調研走訪,在基層一線實地探尋這座超大型城市基層治理的內在機理。調研組深切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感受到在這一科學思想指引下,深圳基層治理實踐所彰顯的創新精神和堅韌品格。
1.黨群一心 共線日,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茶香四溢、氣氛熱烈。社區黨委正在召開2022年首期社區書記茶話會。盡管馬上就是除夕了,但參會的小區黨支部書記和居民代表們顧不上采買自己小家的年貨,都在認真商討社區大家的工作。
“我們社區還有個共享會嘞!”居民楊新主動拉住調研組介紹,“就是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時間、服務和技能,用自己的服務換取別人的服務,也可以把積分兌換成油鹽醬醋等日用品。”例如,全職媽媽可以到“四點半課堂”當志願者照看孩子攢積分,萬一她家下水道堵了就可以用積分兌換通下水道的服務,去通下水道的居民又能獲得相應積分,形成共享循環。
作爲服務群衆的主陣地,2021年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四點半課堂”、歡樂影院、樂器培訓、心理咨詢、健康體檢、老年大學等活動475場,惠及1.6萬居民。年近七旬的徐連義把這裏當成自家書房,每天下午都來讀書看報。中心的24小時圖書館、暖蜂驿站等設施也廣受群衆歡迎。目前,深圳全市共建成各類黨群服務中心(站點)1800多個,在城市建成區平均每平方公裏就有1個。
每天晚飯後到小區附近的湯坑河邊健步一小時,是深圳市坪山區京基禦景印象四期居民漆女士的養生之道。曾經,錦龍大道橋下的涵洞就像一只“攔路虎”,約50米的橋洞裏漆黑一片,即使打著手電筒,走在裏面也感覺瘆得慌。
群衆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近年來,坪山區先後整合12345、數字城管、網格管理、政府郵箱、人大代表解民憂、微信、微博等158個線上民生訴求受理渠道,主推微信端的“@坪山”入口,按照“集中受理、統一分撥、協同處置、多元共治”的思路開發了一套民生訴求系統,有效解決了過去群衆反映訴求流程手續繁、溝通效率低、反饋回複少的問題。
“我們還新上了秒回功能,可爲市民提供全天候咨詢服務,民政(婚姻)、公安(戶政)、社保、醫保等問題都可以自動應答。暫時不能回答的問題,智能客服機器人會在後台收集整理問題並進行升級完善,進一步豐富知識庫,滿足市民個性化需求,提供多樣化便民服務。”坪山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民情聯系部負責人、90後的胡婧琳熟練地操作著系統進行講解。
調研組了解到,坪山區整合民生訴求受理渠道、建立起“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新型民生訴求系統後,群衆提交訴求的數量連年增長。2021年共受理民生訴求事件89430宗,同比增長73.56%,總辦結率99.78%,市民滿意度綜合評價4.59星,被國家發改委列爲向全國推廣的深圳47條改革創新舉措之一。
毗鄰廣深港光明城高鐵站,一片嶄新而整齊的高層住宅矗立著。昔日“歸僑村”,今日“鳳凰城”。這裏是深圳市光明區鳳凰街道鳳凰社區的村民回遷房,72%的居民是20世紀70年代末從越南歸國的華僑及僑眷。已過不惑之年的鳳凰社區基金會理事長曾木養,3歲多就跟父母來到這裏。
“我們村長期窮困落後,村裏氛圍不好,很多人成天在家打麻將,人心很散。我年輕時就開始參與社區工作,家家戶戶的難題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比如,父母年紀大了,看病就醫很困難,2013年我就跟社區反映,後來大家一起想辦法建起了社康中心。在不斷參與解決社區難題的過程中,我總覺得應該團結更多力量、想更多辦法爲社區服務。2014年,深圳推出社區基金會培育計劃,給我們創造了機會。”一臉淳樸的曾木養,談起鳳凰社區基金會時飽含深情。
曾木養介紹,最初,他物色了15個人,組成一個團隊並明確分工,一邊走家串戶問需求,一邊整合多方資源,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想方設法改變社區面貌。久而久之,打麻將的人少了,矛盾糾紛少了;社區活動多了,服務設施多了。他們還活化村裏的老舊建築,打造“鳳凰空間”,開展社區營造,在深圳社工學院支持下,培育了攜和社工服務中心、老年人協會、社區義工隊等組織,並鼓勵社區年輕人加入這些組織。基金會自成立以來每年都募資超過百萬元,全部用于社區營造和公共服務。今後還要培養更多“帶頭人”。
不論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還是城市更新的過渡帶;不論是社區工作者的奮鬥姿態,還是居民群衆的滿意度,以黨建爲引領、以人民爲中心的基層治理體系在深圳“正青春”。立足新發展階段,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道路上,深圳要堅持追求高質量發展,繼續保持“雙區示範”,從兩方面“著眼”、三方面“著力”,續寫“春天的故事”。
黨和國家對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高度重視,深圳也有著強烈的使命感,深圳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調研組,深圳正在出台相關文件,通過更多實實在在的舉措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尤其注重精准施策,使每個社區都成爲有活力的“活寶貝”,能創造共同價值。深圳要將戰略眼光和科學方法滲透到基層治理樸實而又鮮活的實踐中去,繼續打造樣板,貢獻力量。
讓人民當家作主,最豐富和深刻的體現應該就在基層,調研組旁聽了居民議事會,了解了民生微實事,認識了社區組織,也見證了基層代表的熱情,“民主之風”勁吹,影響著社區的樣子和人們的心靈。黨中央強調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圳得益于改革開放,已經做了很多有意義的探索,接下來要加強制度創新,在民主協商、民主監督、居民自治、社會參與等多方面繼續探索,展現深圳擔當。
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主心骨’”基礎上,深圳應繼續推進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深入結合。進一步細化優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要求和標准,進一步激發激勵中青年黨員在基層黨建中成爲骨幹,進一步用好建好黨群服務的陣地和隊伍,使基層社區切實解決好人民群衆的急難愁盼,進一步引領監督業委會、物業公司、社會組織、社區自組織、城中村業主等組織和群體健康發展。以內在的先進性,始終保持黨對各種組織的領導力。
在“有呼即應—民生訴求‘一網通’”基礎上,深圳應繼續強化科學治理與科技賦能的深度融合。進一步研究分析基層治理供給側與需求側所包含的內容,進一步疏通拓寬向社區居民送達公共服務的路徑,進一步計算降低資源要素配置過程中的隱性成本,進一步鞏固豐富數字治理的手段和成果。以科學的方法論,促進供需關系實現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在“廣泛動員—激活社會‘微細胞’”基礎上,深圳應繼續推動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的深入開展。進一步研究落實“爲基層減負”的事項清單和具體措施;進一步支持督導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實現無障礙、無盲點的縱向協同;進一步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在基層有序、有效地參與治理;進一步重視推動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以勇敢的改革心,切實增強多元主體在基層治理體系中的有效協同。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後孟宏,本報記者嚴聖禾,深圳市委黨校決策咨詢部主任、教授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