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區沙河街道,深圳灣畔。97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15家世界500強和龍頭總部企業,不約而同地把“家”安在這裏。
龍崗區坂田北片區。以華爲爲圓心,數以千計的企業在這裏圍成一個同心圓,托起一個萬億級的世界級電子信息産業集群。
在福田區、寶安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一個又一個特色産業帶、科技園區縱橫交錯,交相輝映。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就隱身于山野間一幢幢不起眼的廠房中。
深圳是全國創業密度最高的城市,也是企業規模分布比較合理的城市。少量但與城市經濟體量和地位相匹配的世界500強“巨無霸”、批量的“中量級”企業、海量的小微企業,在這裏各顯神通,築成牢不可摧的金字塔結構。大型企業對標世界最強,小型企業對表行業最優,它們彼此高度協同,合奏出一曲和諧動聽的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2021年12月,隨著中國電子集團總部遷入深圳,深圳的世界500強增至9家:中國平安(排名第16位)、華爲、正威國際、中國恒大、騰訊、萬科、招商銀行、中國電子、深投控(排名第396位)。這個以實力骨幹央企和科技龍頭民企爲代表的第一方陣,組成了“金字塔”的塔尖。它們爲這座城市不斷創造更大價值,並帶動“金字塔”中間和底座的小夥伴們共同前行。
以比亞迪、順豐、平安銀行、華僑城、招商蛇口、陽光保險、中廣核、中興通訊、中集等爲代表的千億級企業組成第二方陣,目前全市千億級以上企業總數達17家。立訊精密、神州數碼、邁瑞、大疆、金地集團、怡亞通、愛施德、天音通信、歐菲光等百億級企業則居第三方陣,它們與第二方陣共同構成“金字塔”的“腰”,總量超過100家。
處在“金字塔”中間的這100多家企業,還在努力向上攀登,爭做下一個世界500強。不遠的將來,它們中的某一個就可能由“中量級”升至“重量級”,並一躍登上塔尖。
比亞迪摘得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冠軍,僅2021年就售出逾59萬輛,創下行業年銷量的曆史紀錄。順豐市值一度突破5300億元,業務規模和市值都成爲國內快遞公司的“天花板”。大疆市值據估已達2000億元,憑一己之力壟斷了全球85%的民用無人機市場。
數據顯示,第二、第三方陣的這批企業,尤其是營收超千億級的頭部規模區間企業,呈現出明顯的增長引領態勢,發展速度顯著高于其他企業。2021年深圳新增的6家千億級企業,營收規模平均增長30.47%。
別小看這些“甘爲基座”的“輕量級”“蠅量級”選手。它們中有大量各個細分行業和領域的“小巨人”、頭部企業、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2021年,深圳有169家企業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而樂信、萊寶高科、深信服、光峰科技等“小巨人”,都是深圳企業500強、廣東企業500強榜單上的常客。廣東企業500強,超過200家是深圳企業。
穩固的“金字塔”企業生態群落,支撐並充實著深圳經濟肌體,爲這座城市的持續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活力。
“大”與“小”看似疏遠,實則緊密。深圳的大中小企業已從單打獨鬥走向生態式發展,抱團作戰,緊密合作,有機鏈接起若幹個分工明確、功能完備的現代産業鏈,構築起全球領先的現代産業體系、分工協作體系和循環生態體系。一個個年産值超過千億、研發能力和生産能力齊備的新型産業集群正在深圳崛起。
集成電路、5G、8K、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網聯汽車等八大重點産業鏈已然成爲深圳的優勢産業領域。同時,深圳在通信、汽車電子、計算機及外圍接口、消費類電子、光電、儀器儀表等領域均構建起了完整的上下遊産業鏈,打造出全球罕有的完整而高效的分工協作群。
在實現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強鏈”和“補鏈”工程中,深圳嘗到了甜頭。大小企業之間的相互牽引、拉動和協同合作,是深圳打造“強鏈”的核心關鍵。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如今已有20大産業集群形成規模優勢。
以平板顯示爲例。過去,深圳的平板顯示産業缺少“屏”這一重要環節。2010年,投資245億元的華星光電一期項目在光明動工,很快帶動上下遊企業加速集聚,旭硝子、歐菲光等數十家規模以上企業與華星光電構建了完整的平板顯示産業鏈。目前,光明區已形成一個年産值超1500億元的平板顯示産業集群。一批新型顯示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及産業升級等方式,突破並掌握了核心技術,生産不斷智能化、高效化,企業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深圳依托由顯示面板、IC、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偏光片、LED光源、電視、商業顯示終端等組成的新型顯示産業鏈生態,成爲國內最集中、最完整的産業鏈。
在深圳,人工智能産業集群、智能制造裝備産業集群等新興産業集群,也相繼被列入“國字號”。目前,深圳正探索“産業園區+創新孵化器+産業基金+産業聯盟”一體化推進模式,推動産業鏈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展,協同創新共贏,以全産業鏈共建産業生態。
深圳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協同一致性還體現在以強帶弱、資源共享,正所謂“尖兵引領、生態共建”。
哈工大(深圳)經管學院教授唐傑曾說,大企業要有大作爲,龍頭企業要有大擔當,承擔起“先強帶後強”的關鍵角色作用。
以華爲爲代表的硬科技,以騰訊爲引領的數字平台,正在雙輪驅動、同向發力,更好融入國家科技強國戰略,主動挑大梁、擔任務,攜手中小科創企業,主動承接國家與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華爲攜手睿呈時代等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短短幾年就與睿呈時代合作完成30多個項目,爲睿呈時代帶來超過5000萬元的訂貨收入,員工數量也從2017年130人增至230人。騰訊則以20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自研成果,爲衆多中小企業提供了包括大數據、數據庫、區塊鏈、安全等多方面的技術保障和解決方案。
在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方面,華爲、騰訊等龍頭企業一直在積極探索,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截至2021年11月,騰訊千帆已有超過500家SaaS(通過網絡提供軟件服務)甄選合作夥伴,覆蓋超過70個賽道,累計GMV(商品交易總額)超10億元。華爲也與上下遊及周邊領域的大批中小企業深度合作,通過對産業鏈各環節的度量、優化和連接,推動全産業鏈增效降本和價值創新。
深圳的大企業,就是那一棵棵榕樹,涵養土壤和水分,成爲創新生態的根基。不計其數的中小企業,好比榕樹周圍的萬物,和諧共生、蓬勃發展。它們一起構建起深圳協同創新的生態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