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甯河谷是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原。這片長期被大涼山貧困所遮蔽的富饒土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禀賦,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種植、旅遊、工礦、風電、水電等産業,安甯河谷已發展成爲立體式的經濟長廊。在涼山彜族自治州脫貧攻堅進入最後的階段,新華社記者近日來到這片土地上,從另一個角度尋找被稱爲中國扶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涼山在後扶貧時代轉型發展的答案。
從四川盆地西沿的大渡河峽谷驅車翻越高聳的拖烏山,一幅美麗的畫卷呈現在眼前,公路兩邊迤逦綿延的山谷、麥田、菜地、果園恣意展示著斑斓的春色,河水在午後明亮的陽光照耀下,像極了流淌的金子。
在涼山彜族自治州脫貧攻堅進入最後的階段,記者近日來到這片長期被大涼山貧困所遮蔽的富饒土地上,從另一個角度尋找被稱爲中國扶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涼山在後扶貧時代轉型發展的答案。
縱貫涼山州中部的安甯河發源于冕甯縣境內小相嶺,流經西昌市、德昌縣後,在攀枝花市的米易縣彙入雅砻江,形成全長332公裏的串珠狀盆地,大致在海拔1100米至1800米、北緯26度至29度間,流域面積11065平方公裏。
這是因爲寬闊的河谷裏孕育著特殊的自然禀賦,溫度、空氣濕度、海拔高度、農作物優産度、空氣潔淨度和森林覆蓋度“六度皆宜”!
這裏日照充足,冬暖夏爽。進入冬季,受陰霾所困而追尋陽光的人們紛至沓來。春節前後,不少成都人更是舉家而至,西昌和米易等地遊人爆滿。
這裏四季瓜果不斷,鮮花繁茂。高原季風氣候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水果輪番上市的熱鬧景象。而在河岸邊、街道旁,火紅的攀枝花、刺桐花,藍紫的藍花楹,還有隨處可見的三角梅,令人心醉。
“1月草莓,2月枇杷,3月桑葚,4、5月櫻桃,6、7月葡萄和桃,7、8月李子和梨,9月芒果,10月石榴,11月蘋果,12月臍橙。”涼山州農業農村局果樹站站長鍾川如數家珍。而在河谷南部的德昌、米易等地,蓮霧、火龍果、鳳梨、釋迦等熱帶水果也能成片看到。
當記者在安甯河上遊的冕甯縣複興鎮建設村品嘗成熟而甜蜜的枇杷時,成都平原上的枇杷還十分青澀。這個6年前把1300萬元現金壘成牆進行年終分紅的網紅村,如今忙著發展鄉村旅遊。
這是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的結果。在西昌市西鄉鄉群樂村,有通生農業公司1000畝葡萄種植基地。2012年成都一家房地産公司在群樂村租了土地,引進種植克倫生葡萄。
負責技術的羅勇說,河谷地帶的季風、光照、溫度、溫差、幹燥程度,都恰到好處地適合這個品種,使它的顔色、甜度和産量都趨最佳。克倫生現在是西昌市最主要的葡萄品種,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每畝産值高的上了10萬元,一般都在四五萬元。
而整個安甯河流域形成一定種植規模的特色果蔬還有50萬畝芒果、45萬畝石榴、10萬畝枇杷、8萬畝洋蔥、5萬畝桑葚等。其中涼山州內,河谷果蔬面積約占全州果蔬面積70%。
安甯河谷有今天,離不開國家、省、州(市)實施的安甯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999-2006年)和跨越式發展規劃(2010-2020年)的支撐。通過興修水利基礎設施,改良中低産田,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項目區的果蔬、畜牧生産率、商品化程度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以安甯河源頭的大橋水庫爲樞紐的灌區工程持續改善著安甯河流域的生産條件,特別是滿足了河谷少雨幹暖的冬半年的用水需求。
大橋水電公司負責人胡保生介紹,灌區一期引水工程左幹渠在2016年竣工,流經冕甯、喜德、西昌三個縣市,全長120公裏,受益面積50.76萬畝;二期工程右幹渠已開始全面啓動,將新建渠道179公裏,設計灌溉面積45.85萬畝。
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持續改進的基礎設施,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資本和技術前來參與農業開發。如今,外來商家成爲帶動當地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土地租金高達每畝三四千元。
走進北京軍建集團投資建設的西昌禮州鎮花卉基地,一批紅掌花正裝箱運往成都和昆明,30個大棚裏成片的紅掌、馬蹄蓮、月季等10多種盆花競相盛開,這些花卉遠銷各地,去年盈利近2000萬元。
農、文、旅一體發展顯露了安甯河谷和涼山十分巨大的資源組合優勢。以西昌爲中心的涼山旅遊業蓬勃興起,成爲涼山州的首位産業,2018年接待遊客4000多萬人次,相當于全州總人口的8倍。
上溯曆史,安甯河谷堪稱四川最早的農業開發區之一。考古工作者近年內已在這一區域發現了20多處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2014年發掘的西昌佑君鎮沙坪寨遺址,經碳14同位素測定,最早年代距今4800余年。
涼山州博物館館長唐亮介紹,許多遺址內出土的石刀上都有鑽孔和刮痕,表明其可能作爲收割工具,收割稻草或其它草本植物。
四五千年前,當成都平原還是遍地水澤、水患不斷的時候,安甯河邊的台地上就迎來了由北向南遷徙的先民。
根據分子人類學對基因組譜的測定,他們是來自黃河上遊的氐羌人。受古氣候小冰期的影響,黃河上遊一部分古代先民循著橫斷山河谷向南遷徙,由此開始長時期的人口遷徙交融,被當代學界稱爲“藏彜走廊”。
安甯河谷無疑是藏彜走廊裏的精華地段。全中國目前只在安甯河谷發現的戰國至東漢間的大石墓,表明了這裏曾經人口繁密、生産發達。
記者在德昌縣境內安甯河支流茨達河畔的一處坡地上目睹了大石墓的真容:兩排大石豎立圍成長方形墓室,上方並排數列巨石蓋頂。
“這種保存較完整的大石墓在安甯河谷已發現240余座,每塊自然巨石重量在幾噸到幾十噸間,沒有相當的人力物力顯然是無法完成搬運、壘砌的。”唐亮感慨道。
地下是罕見的“聚寶盆”,已探明保有儲量較大的60余種礦藏中,釩钛磁鐵礦40億噸,輕稀土氧化物217萬噸,銅142萬噸,鉛鋅400萬噸。
已經實施6年的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就是以提升這些寶貴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爲目的而設立的。
在攀鋼西昌鋼釩公司熱軋車間,記者看到長長的傳送帶上,一塊約10多米長、全身通紅的板坯,曆經初軋、精軋、熱處理等工序,像壓面條一樣被壓成薄板,再被卷成一卷長達2000多米、厚度僅爲5.5毫米的锃亮板材,整個過程也就四五分鍾。
公司黨委書記譚克建介紹說,投産不久的這家企業使用當地釩钛磁鐵礦,已生産出精品汽車用鋼、高端家電用鋼、高級別管線鋼、清潔釩、钛板等五大系列産品,2018年實現産值220億元,利稅28億元,拉動涼山州上下遊企業産值上百億元。
曾一度亂采濫挖嚴重的冕甯牦牛坪稀土礦山,現已被整合建設成一座開采、洗選規範有序的現代化綠色礦山。在冕甯稀土經濟開發區,記者參觀了四川江銅稀土公司镨钕金屬、钕鐵硼薄片和在建的稀土永磁體車間。這個園區已入駐20多戶應用加工企業,基本形成五條稀土産業鏈條,預計2019年可實現營業收入40億元以上。
安甯河谷的風也具備巨大的經濟價值。從西昌市的黃聯關鎮沿京昆高速向南進入德昌縣境內,只見兩百多台風力發電機高高矗立,給河谷平原平添一道具有現代氣息的壯美景致。
2015年,國內發電設備龍頭企業東方電氣集團在德昌縣設廠,相關配套企業紛紛入駐,形成了一條集風力開發、裝備制造、運輸維修服務的完整産業鏈。而隸屬于中電建的德昌風電公司已在安甯河峽谷建成20.2萬千瓦的風電場,正在建設的山地風電場規劃裝機61.6萬千瓦。
風電加上水電資源,涼山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清潔能源基地。分別位于會東縣和甯南縣的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裝機容量均在千萬千瓦以上,而整個涼山州水能資源蘊藏總量達到7100萬千瓦,可開發量達6387萬千瓦,相當于三個“三峽水電站”。
國家在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三江”幹流上規劃裝機容量100萬千瓦至1000萬千瓦以上的巨型水電站24座,在涼山就有10座。目前已建成水電裝機2500多萬千瓦,在建3000多萬千瓦。
安甯河流域“五縣一市”(冕甯縣、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甯南縣和西昌市)在全州17個縣市的占比分別是:面積31.2%,人口45.13%,經濟總量72.7%。
1978年撤西昌專區、並入涼山彜族自治州時,就有讓安甯河流域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的初衷,但40年過去了,“兩張皮”現象依然嚴重。
“在涼山精准扶貧即將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基礎上,‘一盤棋’審視山上山下資源、規劃山上山下聯動,原來的深度貧困縣就不是包袱了,反而變爲發展的優勢。”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告訴記者。
據介紹,涼山11個深貧縣有高半山草場2300多萬畝,通過有計劃改良,可以發展成無汙染的高山優質牧草基地,配合低繁高育,形成替代進口的優質畜産品基地。全州還已種植1200多萬畝核桃林和360多萬畝花椒林,爲河谷地區加工業擴大規模、延長鏈條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馬鈴薯和苦荞兩種涼山高半山的優質産品,已經與河谷地帶的研發中心、數十家加工企業連到了一起,形成帶動貧困縣農戶脫貧奔小康的優勢産業。
記者在安甯河谷一線采訪中多次遇到從山上自發搬遷下來嵌入當地農村居住的農戶。西昌市的一位機關幹部告訴記者,站在他家的陽台上,就能望見山腳下高枧鄉張林村彜族自主搬遷戶零零散散的房子和被開荒毀壞的山林。他說,“他們給西昌的産業發展充實了勞動力,但也帶來了環境和管理問題。”
據了解,近10多年來,爲了得到更好的生活條件和子女受教育條件,自發自主從涼山11個山區深貧縣遷入安甯河谷的彜族農戶不下20萬人。他們以私下協議從當地村民手中購買田地和荒坡地,甚至自行開荒建造住宅。當地政府近兩年積極引導解決這些自發移民的生産生活和孩子入學問題,但一系列安置難題的化解依然需要時間。
位于安甯河谷腹地的涼山州政府所在地西昌市,近年來多業並舉強勢追趕,在邛海濕地得到大力保護的同時,GDP突破500億元,成功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常住人口增長近一倍,達到95萬。
涼山州同時已規劃沿安甯河谷開展河湖公園建設,其中包含21個特色小鎮和40個美麗鄉村,以進一步釋放河谷平原的增長帶動作用。
城鎮最能有效地集約利用土地,涼山州目前的城鎮化率僅約35%。涼山州多位幹部向記者表示,推動安甯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就能帶動全州的高質量脫貧,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高質量推動城鎮化建設,但發展中暴露出了涼山州目前州轄市(縣)行政體制的弊端。
雖然安甯河流域各縣市發展很快,但優勢資源的市場競爭各自爲政,産業布局同質化嚴重。他們認爲把州管縣(市)調整爲局部州管區,即把西昌市、冕甯縣、德昌縣改爲區,三地實現同城化發展,同時設立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區,確保工業的同城化,就可改變産業布局雷同的現狀,形成各自優勢整體聯動。
制約安甯河流域發揮更大帶動作用的另一個要素是電價問題。極其豐富的水電風電資源和礦産資源,決定電礦結合是涼山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同時發展電解氫、大數據等高新産業也前途遠大。但奇怪的是,涼山用電量特別小,去年全州用電量126.43億度,只相當于一個100萬千瓦的水電裝機發電量。
“涼山電價太高了,一般工業用電每度電價在0.6元至0.7元之間,工業、農業的加工和冷鏈都受影響。”涼山州委常委、州國資委主任陳文說,“借鑒臨近的雲南省華坪縣、本省的宜賓市屏山縣經驗,安排供電專線,解決電價問題,涼山全盤皆活!”
推動安甯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涼山的幹部還建議進一步打通依然相對落後的交通瓶頸。在目前高速公路建設如火如荼、成昆鐵路複線即將建成的基礎上,爭取建設西昌至宜賓高速鐵路,加快開展有關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的建設。
安甯河就像一把鑰匙,穿插在攀西高原的群山中,只要稍加施力轉動它,就能打開涼山州通向高質量發展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