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万科构建大社区生态圈

  为了提升城市宜居宜业的水平,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质,上海市2035年总体规划提出: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上海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实现以家为中心的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较为完善的养老、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

  事实上,自1992年万科在上海建造第一个住宅项目城市花园开始,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雏形已经初现。以闵行七宝为起点,实现了诸多个第一次:第一个花园式小区、第一所双语学校、第一个大型商业项目、第一个嵌入式社区养老项目……

  大社区 的长期建设

  30年前的七宝还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远郊农业小镇,没有地铁、没有外环线,甚至连一家大点的百货商店都没有。直面社区需求,与城市共同发展是上海万科能保持增长的关键。

  七宝万科广场实景图

  城市花园小区建于1992年,几乎是在一片农田上开发出来的。最早不通公交,万科想办法在1993年引进911路公交,直达市区;缺乏教育资源,1996年万科携手复旦教育集团成立了复旦万科实验学校,解决业主小孩就学问题;这里的居民逐渐年长,2014年设立了第一个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块……

  如今,七宝已与主城区完全连成一片,成为城市空间布局运营的经典案例。七宝的城市化进程并不是简单的造城,以万科为代表的企业不仅改变了这里的面貌,又在自身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和政府一起填平了公共资源的洼地,使这里成为一个集住宅、办公、长租公寓、教育、医养、商业于一体的小型城市。

  城市花园智汇坊室内实景图

  上海万科在七宝及周边板块的实践,正是根据城市产业多元化、人口结构变化的要求,重构房地产生态。基于综合住区的开发模式,上海万科在既有开发资源的基础上,将新型办公、双语教育、社区医养等特色业务组织起来,形成宜居宜业的大社区。

  空间改造服务生活所需

  闵行区是万科在上海近三十年来各类业务布局最全面的区域,不同业态紧密关联、生长进化。在开发城市空间的同时,也随着城市发展,对空间进行改造运营,丰富空间功能,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万科在闵行区成立的第一所双语学校就是由上海万科中心改造而来。

  原上海万科中心实景图

  上海万科中心是2007年毗邻城市花园建造的花园式办公,直至2016年初,都是上海万科主要的办公场所。为了补充城市花园周边的教育资源,上海万科中心在2016年完成了功能转换,以学校的形式服务更多人。

  上海万科双语学校实景图

  建筑师延续了上海万科中心旧址的原则性的理念,将其视作空间改造的依据,同时回应了先进教学方式。由于项目的设计本底很好,建筑和景观基本得以保留,改造的代价较小,从全周期的角度来看做到了资源循环和环境友好。

  万科双语学校室内实景图

  今年是万科办学25周年,目前在校学生总计7960人。从最初为了解决业主小孩上学的问题,到2017年将教育作为业务形成品牌——德英乐,万科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也找到了更多业务的增长点。9月19-21日,德英乐25周年沉浸式艺术展即将在万科城市更新项目上生·新所举办,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开拓艺术视野。

  万科在七宝的深耕发展中,也不断与城市发展实现同频共振:从增量转向存量的发展、从三好住宅开发商到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从地产开发为主向不动产开发、经营、服务并重转型。在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未来,也将在城市的开发和经营中继续实现自我的更新迭代。

有用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