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平均花费17.4万元,“结不起婚”已成现实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外来文化的引进,80后、90后的婚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晚婚甚至不婚,社会的包容度也在逐渐提升。

  8月13日,百合佳缘集团与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联合发布了2021年中国当代不婚主义白皮书——《不婚面面观》(下称《白皮书》)。报告深入探究不婚背后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渴望自由独立的主动不婚和经济、个人、家庭等条件造成的被动不婚。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单身人口总数约为3.0亿人,正处于第四次单身潮期间。纵观历史上四次单身潮的形成可以看出,人们不婚的原因逐渐从被动不婚转变为了主动不婚,从随大流地对婚姻求而不得转向个人主义觉醒的得之我幸。(数据来源:《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0》)

  其中,报告特别指出被动不婚和主动不婚的差别。被动不婚指的是,由于个人条件、家庭条件、地理位置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丧失择偶条件,被动地无法结婚。而主动不婚指的是因追求的提升和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追求个人发展而主动地放弃婚姻。

  导致这种个人主义觉醒的因素有很多,从外界因素来看,适婚人口的不足、环境的限制、经济的可支配性等客观地造成了年轻人不能结婚;经济困窘可能是导致年轻人不能结婚的主要原因,经济危机和物价飙升让人们担心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

  报告显示,对于被动不婚的人群来说,53%的人认为生存压力大是他们无法结婚的首要原因,特别是经济实力不足,支付不起结婚和婚后生活相关的一系列费用,这一原因也占到了44%;其次在生活中遇不到合适的人、年龄变大,可选择面变窄这两个原因也分别占了44%和33%,上述原因都让他们被动地无法开启一段婚姻。(数据来源:定量研究:被动不婚人群。)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也影响了年轻人的婚姻选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生活成本飙升,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人反映结不起婚。

  据《白皮书》调查统计,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万元,而结婚所需要的花费远超适婚青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结婚平均花费17.4万,结婚花费是夫妻月收入总和的8倍。这里的结婚花费仅计入结婚前中期的费用如婚纱摄影、婚礼酒宴等。结不起婚已成为很多人的现实。而现在的年轻人有着更豁达的人生观,如果结不起婚那就不结,认真工作、努力赚钱,用自己的积蓄潇洒过一生,也不失为一种惬意的选择。(数据来源:定性研究;腾讯营销洞察;兴业证券研究所。)

  但其实被动不婚者的内心并不拒绝婚姻,有被访者表示其实单身时间已经很长了,一个人也习惯了,但如果有合适的人的话,也会考虑结婚的,有个陪伴。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在不婚人群理想中的婚姻关系调查中,52%的人选择了相互尊重,46%的人选择了忠贞不二。不难看出,相敬相爱、忠贞不二是他们心目中婚姻的理想状态。此外,两个人能够共同成长、进步,同时保留一定的个人独立性和个人空间也是不婚人群看重的。

  从报告可以看出,被动不婚人群的不婚,并不是完全不婚,遇见真爱经济独立是不婚族走入婚姻的敲门砖。对于非坚定不婚人群来说,合适的人选和经济的提升是他们未来最有可能改变现状、选择步入婚姻殿堂的原因。也就是说,理想的自己遇上理想的另一半是他们心目中的婚姻乌托邦,爱情可能是从遇到自己开始的。

有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