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固收+产品凭借股债兼顾、攻守兼备的特性,且中长期业绩表现稳健,持续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一时间成为公募基金界的网红。
在雪球2021固收+基金布局攻略活动中,华宝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李栋梁表示,伴随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加速,对于不希望承受太大波动、想获取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固收+成为较佳选择。在今年结构性为主的行情下,更为考验基金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需要灵活应对市场波动。
问题: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理解固收+及其后面的+?
李栋梁: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固收+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以前做固收产品,常用的策略是低信用等级加杠杆,基本能实现不错的收益,但现在低资质信用债的信用风险加大,不太敢去做大比例的信用资质下沉,如果我们去买高等级的债,收益又很难做到令投资者满意。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同时叠加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对于想获取比银行理财较高收益、又不希望承受太大波动的投资者来说,固收+成为了不错的选择。
如果说资产管理机构能够整合好优势,比如做好转债和股票的择券和择时,从整个产品运作的角度来讲,它实际上可以做出一个更高的收益。
以沪深300指数、中证可转债指数为例,二者的长期年均复利收益率分别在11%-12%、7.5%-8%之间,而只投纯债(仅算票据)的话,收益约3.3%-3.6%。但如果加入部分转债或部分权益,或许能提高组合收益,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固收+产品,希望收益能做到比纯固收高一些,正好能满足部分投资者的特定需求。
问题:哪类投资者更倾向于配置固收+产品呢?
李栋梁: 从大趋势来看,银行理财收益持续下行。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将目光转向固收+产品。这类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不希望承担太大波动,因此固收+产品尤为注重控制净值回撤。同时,希望做资产配置的投资者也会关注此类产品。整体来看,固收+产品更适合于风险偏好相对偏低的投资者。
问题:投资者在投资固收+产品时,主要需从哪些维度分析所选标的?
李栋梁: 固收+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数型固收+产品,另一类是主动投资的固收+产品。
指数型固收+产品组合比例中做了明确规定,如投三年AAA的信用债,股票常态维持20%的比例等,此类产品实际是由投资人做择时,认为时点合适就可以买入。
主动管理的固收+产品类型较多,以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主,其中股债资产配置比例不同,主要有股票20%、债券80%,或者股票30%、债券70%,甚至有一些是股票40%、债券60%。
除配置比例外,资管机构在管理此类产品时,重要的是贯彻自己的投资策略,要以实现绝对收益和控制回撤为投资目标。
投资者在选择固收+产品时,要选择规模大的管理公司,在股债方面均有丰富的投资经验;还要考察旗下是否有同类产品以及过往管理经验、回撤控制如何等。
问题: 固收+产品的核心是固收还是+?
李栋梁: 两部分都很重要,固收部分能提供基础收益。以二级债基为例,80%投债能获得稳定的票息收益。但是这部分收益相对偏低,达不到投资者的预期要求,而通过+可转债或股票等,能够实现不错的收益。所以固收和+同样重要,二者结合才能满足投资人的要求。但是+其实要求也很高,比如说我们常用的+的方式是投可转债和投股票,无论是投可转债还是投股票,其实我们都要贯彻一个做绝对收益的思路。
问题:华宝固收+产品的设计策略是怎么样的?
李栋梁: 固收+产品主要的投资范围包括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和股票。常态情况下,债券投资部分以投信用债为主,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信用风险的防控。信用债方面,尤为考验一家公司的信评能力。一旦出现违约,对产品和公司声誉有比较大伤害,所以信用债投资,一道红线就是严防死守信用风险。
转债方面,自2017年后扩容很快,目前整个市场的存量规模约6600亿,数量接近385只。但AA+和AAA的数量占比只有20%,约80%都是AA、AA-和A+品种。因为低资质的品种越来越多,同时在经济增速下行大背景下,信用风险事件增多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转债投资首要的也是控信用风险。把信用风险排除后,我们会根据转债不同的特征去选择合适的品种。
对于绝对低价的转债,主要从票息收益、转股价下修两个维度去考虑;对于价格适中或高价转债,投资模式和股票很像,主要是判定正股的资质、估值、成长性以及股票市场的风格等。
我们(固收+团队)更多的依靠公司研究部和国内投资部长期从事股票投资的经验,在一个包含200只股票的核心池内去做选择,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固收投资人员择股的难度,最终希望通过择股和择时模式同时来做,实现产品预期的投资目标。
往上一层,实际上我们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大类资产的配置。比如说2018年纯债市场很好,但是权益很差的时候,我们最好都投长久期利率债,然后转债和股票的仓位最好是零,而2019年可能就得转过来,我们不再去配长久期利率债,转为配中短期限的信用债,同时我们可能要大幅提高股票和转债的投资比例。
在固收+产品的策略上,第一,要做更高维度的大类资产配置;第二,在各个细分资产类别之间也要做好,尤其针对转债和股票做好结构性行情,最终才能够做好产品。
问题:如何在结构性市场中把握投资机会?
李栋梁: 坦白来说,今年的难度比较大,但这也正是体现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价值的地方。
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更多体现在转债和股票上,目前转债380多只,股票4000余只,结构差异很大,很考验各家公司的固收+投资管理能力,需要在合适的时间配到合适的资产类别上。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需要做高频跟踪,除考虑公司的基本面、成长性、市场风格博弈、估值、盈利等综合因素外,还会用技术分析方式作为辅助。
从常态来看,未来市场以结构性行情居多,全面性行情少,所以很考验各家基金公司主动择时、行业选择和主题选择的能力,只有优秀的公司或能持续做好行业跟主题的选择和个股、个券选择的公司,才能够长期胜出。
问题:在今年复杂的行情下,固收+的配置策略是怎么样的?
李栋梁: 我们认为今年波动会比去年更大,但指望出现大的系统性机会的概率比较小,主要抓这种小的结构性机会。
基于对整个经济和政策的判断,今年债市可能围绕现在的收益水平±20bp小幅波动。比较可行的策略就是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去做高等级的信用债配置,不做长久经营的价差波动,这是对于纯债操作。
对于转债而言,我们认为今年波动确实很大,和股票市场的波动基本一致。像春节前有些低资质的转债跌的很厉害,但是一些高价的转债表现很好,春节之后基本反过来,所以对于转债和股票投资,基本根据我们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去做同向操作。
问题:如何控制回撤?
李栋梁: 第一点,最重要的策略是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如2018年判断权益不好做,把仓位控制下来,自然能控制股票下跌所带来的回撤。所以我认为最高等级的回撤手段,其实就是大类资产的动态配置,在合适的时机配合适的资产。
第二点,在不同类别的资产上,比如长久期利率债做回撤控制,就是当收益率低时,注意做兑现。如去年4月份,看到社融增速开始变高,就必须把长久期利率债压下来,把组合久期降下去,这样5到~7月份债券下跌时,纯债收益部分的回撤自然就小。然后是转债的投资,在信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选一些绝对价格低的转债品类,下跌幅度也较低,还能博一些转股价下修的机会;对于绝对价格高的品类,我们觉得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在不同行业和主题之间游走,每个阶段判断哪些行业和主题较好,相应配置较多资产,减少一些表现不好资产类别的比例,也可能能实现绝对收益和控制回撤。
我们大类资产配置调整频率比较低,一般会持续半年或一年时间,但各个细分类别之间,操作相对频繁,所以整个固收+ 产品的换手率比一般的股票基金的股票投资部分要高,需要灵活应对市场波动。
问题: 今年整体来看,固收+产品的行情走势如何?
李栋梁: 因为2019年、2020年市场行情较好,固收+产品整体投资收益不错。但今年从股、债两市看,投资难度增加,债市能有相对稳定的票息收益,而股市结构性行情波动较大,对于择时能力和行业主动选择能力要求更高,建议投资者今年降低收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