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国内反垄断监管升温。在接连不断的罚单、调查等外部影响下,整个互联网科技板块上市公司承受估值压力,阿里、美团、拼多多、腾讯、百度等公司股价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平均跌幅超过30%。
美国是国际上较早开始反垄断监管的国家,也曾经是反垄断处罚最重的政府,除了常见的巨额罚单,其处罚最为严重的是责令企业进行业务拆分,但这样的案例在二战后当代史上仅发生过一次,是1984年对ATT的拆分。
最近十年来,虽然类似的重罚比较罕见,但美国针对IBM、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等知名科技企业的反垄断诉讼常年不断。
当前,互联网强监管成为全球性、常态化议题,各国反垄断监管的出发点和态度方式又有明显不同。与美国动辄拆分的诉讼和重罚相比,我国的反垄断监管更强调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尽显呵护、引导之意。
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又应如何变化发展思路?国外一些科技企业走过的路值得借鉴。
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如何走出新周期
美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出台反垄断法的国家。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一战前夕,1912 年,美国国内反托拉斯运动达到高潮,金融财团J.P.摩根公司因为金融混业经营问题也遭遇一分为二——,被拆分为J.P.摩根与摩根士丹利。
进入当代,美国最严厉的一次反垄断处罚就是1984年,美国司法部拆分电信巨头ATT,分拆出一个继承了母公司名称的新ATT公司(专营长途电话业务)和七个本地电话公司,美国电信业从此进入了竞争时代,但新的ATT也从此一蹶不振。
在20世纪70-80年代,对IBM的反垄断审查和诉讼是最典型代表,诉讼自1969年起至1982年结束,横跨 13年之久。
这一阶段,在政策的强压下,IBM业务受到了影响,但其自身内在的核心竞争力能否跟上新技术变化更为重要。
IBM公开了除BIOS系统外的所有技术标准及资料,对存在垄断指控的业务逐步调整和退让,最终美国司法部撤诉。冗长的诉讼期让IBM投入了十余亿美元,且将专门从事数据服务业务部分超低价出售给竞争对手CDC公司,期间微软、苹果、戴尔等公司迅速发展开始抢占新市场,IBM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到了20世纪90年代,微软成为美国新一轮反垄断的重点监管对象。
微软凭借Windows系统站稳脚跟,垄断近90%以上的桌面市场。1998年和2020年,美国司法部两次提出反垄断诉讼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以期将微软进行拆分。
但正如ATT拆分后发展受挫,在美国各界引起重大争议,美国司法部也最终没有再真正实施过这一大杀器。微软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化解了拆分危机。但微软付出了18亿美元的和解费用、禁止参与可能损及竞争对手的排他性交易以及公布部分技术数据的代价。
2003年后虽然在欧洲针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再升温,但微软在自身业绩和股价方面都没有新的明显增长,主要问题更源于内在因素。与IBM类似,微软因为战略失误,错失移动互联网红利,导致长达十年多的增长相对乏力。
进入20世纪,新一轮互联网浪潮下,新锐互联网科技企业快速发展, FAAG(Facebook脸书、Apple苹果、Amazon亚马逊、Google谷歌)迅速崛起为美国互联网巨头,也成了美国反垄断调查的新重点对象。
但这一轮监管中,美国对于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态度早期相对温和,调查、起诉多以和解结束,较少大额罚款。直到2019年美国执法调查开始活跃,2020年后更是重新发力。
2020年10月,美国司法部表示对谷歌提起反垄断诉讼,指控其在搜索和搜索广告领域妨碍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这一行动被视为美国政府20年前对微软提起反不正当竞争诉讼之后,所采取的最大规模的反垄断行动。
紧接着,11月欧盟委员会也对亚马逊提起反垄断指控,指控亚马逊滥用其平台上的商家数据。近年来,亚马逊的商业行为在欧盟和美国一直受到审查。2020年12月,Facebook也在全美被发起反垄断诉讼,诉讼建议对Facebook实施分拆,剥离WhatsApp和Instagram。
但在这最新一轮美国反垄断强监管下,新科技巨头们却有了不一样的表现。股票市场是公司内在成长性最直观的晴雨表:近期亚马逊、谷歌、脸书等美国科技公司股价创出新高,从2020年初到近期的高点,其股价最高分别上涨89.6%、79.3%、60.7%。
除了市场环境和货币宽松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这些新科技巨头不受反垄断动摇的新高走势,更多仍源于内在因素——虽然经受外界压力,但通过技术创新投入,他们也走出了新一轮技术创新驱动下的成长周期。 这也是和上两轮反垄断冲击相比,巨头公司最迥异的一个应对变化。
天风证券 近期复盘 的谷歌 最近十年多发展路径颇具代表性: 政策监管倒逼 谷歌 回归探索新发展路径 ,在不断的业务创新和研发投入下,找到了云计算等新的增长点 。
谷歌在最近十年间,变压力为动力,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架构调整,并且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业务创新投入。尤其是2015年谷歌第二次架构调整,成立母公司Alphabet,分离原谷歌核心业务与其他业务。创新科技业务合组为Other Bets,经营独立性和激励机制明显改善。2015-2020年收入增速区间为13%-23%,盈利水平企稳。
与此同时,谷歌研发开支占比整体上行,技术积累深厚。不仅确保核心搜算业务的长期竞争力,也在多个未来具备广阔应用前景的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包括云计算、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这一轮股价新高就表现了市场对其长期增长前景的看好。
同样的,老牌巨头微软也自2014年开始一改颓势,随着其在云计算市场的成功转型,长期增长潜力被打开,微软股票表现重回上行通道,至今股价上涨9倍多。
而亚马逊云更是成功转型云业务的代表,2006年亚马逊便向公众开放了自己的云服务平台(AWS),有投行分析机构,单独对亚马逊云业务给出4256亿美元的估值,与其主营电商业务的4865亿美金估值不分伯仲。目前亚马逊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最完整的产品线与生态圈。
第三方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美国云基础设施支出猛增29%至186亿美元。作为全球最大云服务市场,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三大厂商占总支出的69%,亚马逊AWS凭借37%市场份额稳居行业榜首。
整体看来,当代史上美国反垄断调查历史长达五十余年,整体监管态度经历了严格到温和,近期再度趋严的变化。 FAAG 、微软为代表的科技企业虽然长期处于监管环境中,但最近十年依然是发展最快的美国企业代表,在外部压力下,他们靠创新技术投入找到了新发展引擎。
中国互联网 企业 应 如何主动作为
回到国内互联网企业,前有阿里巴巴被罚款182.28亿元,后有美团被立案调查。种种信号背后,中国互联网反垄断监管也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但对比美国的历史经验和市场表现可以看出,由于反垄断趋严对于互联网科技企业还是新鲜事物,因为鲜少前车之鉴,互联网公司股价普遍出现较大调整。
公开交易数据显示,年初以来,百度自上一轮上涨的高点下跌了51%,美团48%,拼多多47%、京东39%、阿里巴巴(港股)26%、腾讯27%。
早前,阿里巴巴公布了2021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当季营收1873.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但由于一次性的反垄断罚款,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亏损为54.79亿元人民币,这开了阿里巴巴自2014年9月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先例。
实际上,相比美国反垄断监管历史上动辄提出拆分的严厉诉讼,我国政府反垄断监管出发点和态度都更加温和。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工在谈2021年市场热点问题提出坚持三个并重,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加快完善竞争治理,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明确支持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的监管态度。
在阿里巴巴收到罚单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肯定了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规范是为了更好发展,扯袖子’也是一种爱护。
并举例:放眼全球范围内的平台经济发展,依法规范,不仅不会带来行业的凋零,反而会促进其更有活力更高质量发展。发达国家对苹果、亚马逊等平台经济巨头的反垄断监管,并没有让这些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反而促使其积极做强核心业务,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同时,反垄断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互联网新锐诞生和成长,并为整个行业带来强劲活力。
整体看来,鼓励创新、鼓励竞争、鼓励健康规范发展是我国反垄断监管的根本出发点。在反垄断即将走向更长期的常态化监管周期下,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否成功借鉴外国科技同行的经验,走出新一轮增长,将决定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新的转折点下,已经有互联网企业先知先觉做出改革。
近期腾讯启动新一轮战略升级,宣布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大战略,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将成为腾讯发展的底座,牵引腾讯所有核心业务。
这一次升级与腾讯以往几次战略升级不同,不再是业务的外延,更是一次发展内核的明确——腾讯是把社会价值写入战略层面的第一家企业,在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寻找平衡。
这也不失为中国互联网界的一次主动尝试。
马化腾在接受媒体采访是说,做业务需要有一些基础投入,比如研发、数据中心,看似是成本,其实是你成长的根基和基础。同样的,对社会价值的投入也是企业的根基,是成长的底座,它绝不是点缀。
早在2018年,腾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虽然还有大量的流量优势可以吃老本,腾讯却提出了第三次产业互联网转型战略,如同当年的谷歌一样,开始加大业务投入。
从财报和公开新闻中可以窥见,腾讯这两年在业务领域的投入明显增加。
去年,腾讯提出行业规模最大的5000亿新基建投入计划。在最新的战略升级下,腾讯还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价值创新领域相关的投入,其首期投入计划是500亿。财报显示,近年来,腾讯资本支出投入明显高于行业,主要发力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技术和设施投入。
而在研发上,一季度,腾讯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增长34%至190亿元,主要投入了研发开支及僱员。相比较去年一季度末,腾讯新增员工达到24990人,目前拥有89228名雇员。截止去年底,研发人员占腾讯总人数为68%,这个数字在互联网大厂中位居前列。
在一季报后的业绩沟通会上,腾讯高管明确,未来腾讯将加大投入。我们将把部分增量利润投资到新的领域。并强调,这里的投入主要指腾讯自有运营的业务,人才、宽带和基础设施、视频应用将是主要三个投入领域,其中对企业服务需要更长的投入周期。
反垄断监管趋势不可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新的内在核心竞争力和成长路径,未来,或许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将开启主动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