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教父匪夷所思的东风113目标双二五赶苏超美

  在一般的认知当中,我国的战斗机主要由成飞和沈飞两个单位研制。但实际上,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航空院校与工厂都在设计制造飞机,并且有的还取得了成功。比如著名的哈军工空军工程系部分师生,就在1958年春提出设计新型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要求,其作战对象为美国的F-105战斗机和B-58轰炸机,初始性能指标为马赫数2.0,高度20000米,就是东风113方案。

  后来,东风113又将美国1958年刚刚装备部队的F-104星式战斗机作为目标,人为对性能指标进行拔高,要求达到飞行速度2.5马赫,升限25000米,简称“双二五”。要知道,后来著名的米格-25截击机的飞行速度也不过在2.5马赫到3马赫,升限还达不到25000米,而它的首飞时间在1964年,由此可见东风113的指标多么离谱。

  为了达到如此离谱的设计指标,哈军工想尽一切办法给东风113加入了当时最新的技术和最新的概念。比如它机头装有雷达,采用两侧进气下单翼布局,而且半圆形的进气锥可以调节,这在当时绝对是可以和F-104媲美的顶尖科技。要知道,我国此前只有歼教1和强5采用过两侧进气布局,而且它们的进气道还是最简单的不可调固定式的,与东风113的可调半圆进气锥不可同日而语。而后来歼8II的两侧进气道,也是在参考了米格23和F-4的基础上,才研制成功。

  除此之外,东风113的还采用了后退开裂式襟翼,副翼带有气动补偿装置。飞机装一台带加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而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重70千克,使用寿命不低于10次。在座舱上,东风113是密封增压式的单人座舱,舱压可调,舱内装弹射救生座椅和超声速弹射防护装置,保证在高度70米以上,飞机速度每小时400千米以上安全弹射救生。机上还计划配备初级的计算机和较先进的高度速度中心仪,自动驾驶仪,自动导引系统,无线电导航设备,机载雷达对大型轰炸机探测距离为23千米,跟踪距离17.3千米;对歼击机探测距离为11千米,跟踪距离为8.6千米。

  这些设备在今天看来,虽然不算先进,但是当时我国的主力还是歼-6战斗机,科研部门还正在集中力量攻关米格-21战斗机,东风113提出如此离谱的性能指标,远远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注定了其下马的命运。不过,东风113研制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低速风洞和部分成果,并没有浪费,而是通过全国大协作,应用到歼8战机身上。比如,东风113的可调进气锥两侧式进气道,就曾经出现在歼8第18号方案上,为我国战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

有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