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互助CEO雨乔:小杠杆撬动基本保障 网络互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

  网络互助肯定不能取代传统的商业保险,而只是一个补充。客户群还是以低收入群体为主,宗旨就是希望用低价给其提供一个重疾保障。 e互助CEO雨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的表示。

  随着如蚂蚁金服相互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加入,网络互助已经形成三足鼎力的局面 。

  《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互助平台的实际参与人数为1.5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4.5亿人,覆盖中国14亿人口的32%左右。虽然网络互助平台运营模式逐步趋于稳定,但业内人士认为其安全性、合规性、公平性仍有待完善。

  互联网巨头布局互助市场

  据了解,网络互助发展六年多以来已有超过200多家参与者,大概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壁虎互助、轻松互助、水滴互助等为代表的第三方中介平台,二是以蚂蚁金服相互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三是以险企为背景的网络互助原住民e互助等。

  虽然各家的条款内容、互助金额等略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事后分摊的网络互助。这一形式之所以引得众多用户加入,优点很明显,就是门槛低,便宜。

  e互助CEO雨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网络互助之所以可以做到成本最低,主要是减少了中间链条。商业保险要维护庞大销售、代理团队,因此需要支付大量的佣金,而网络互助的后付费模式,则直接砍去了中间渠道,大幅降低了成本。

  从网络互助的初衷来看,其是社保的一个重要的补充环节,聚焦在收入较低的人群,对于这些人群来说,他们社保的保障水平可能不够充分,商业保险又太贵,大病可能造成返贫,或者经济困难,通过花少量的钱撬动一个互助机制。从社会价值看,雨乔认为,网络互助行业前景可期,对老百姓(603883,股吧)来讲,这是一份兜底的保障。

  健康险和重疾险的国民普及率偏低,如果没有网络互助,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因病致贫。雨乔认为。作为运营时间最长的老牌互助平台,e互助已经走过六年时间,为了规避风险,始终保持克制,在产品的推进上非常谨慎。

  网络互助有其监管不明等局限性,不过网络互助也在尽量让自己透明,雨乔指出:截至目前,我们共救助了4371位会员,每一起案例都可以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上进行查询,尽自己最大可能做到透明、合规。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把我们纳入监管,对于网络互助行业说,有了清晰的边界,对于用户来说,则多了一份安心。

  网络互助最大的挑战是风控

  随着网络互助的快速发展,雨乔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风控,因为网络互助最大的特点就是宽进严出,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因此产品设计要越简单越好。我们现在只做癌症和意外身故,其他重疾在不在救助范围内。根据我们之前的测算,近一年大概每个人每年需要缴纳的的费用是100元左右,但是撬动的所有癌症会员人均互助金是22万,中青年是29万。虽然不多,但是对于急需用钱的用户来说,确实是雪中送炭。

  之所以专注于癌症,一方面是因为所有重大疾病中癌症的正式发病率较高且危害度较大,用户对癌症的保障支撑的需求更加急迫。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其他重疾的发病率较低,而带来的风险识别对网络互助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优势所在。网络互助作为一种公共缔结契约,公平性原则始终是产品设计的核心,不符合公平性的产品会被剔除掉。用户加入以后,作为一个会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不同时间加入的会员在每一个时间点上的责任和义务都是像对应的。雨乔向记者举例称:比如在加入的一年内,我为得病的人了均摊医疗费用,而在这一年内我生病了的话,其他人也同样会为我均摊费用。如果一年后用户选择退出了e互助的话,别人疾病的均摊费用也就和我没关系了。

  据雨乔介绍,目前e互助的用户大概是340万。

  中国的健康险市场已经启动了多年,但覆盖率始终不高,大部分的居民家庭都是在风险中裸奔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一部分人是因为购买力不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公众的自我保障意识的缺乏。

  此外网络互助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后付费。后付费就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商业保险的好处就是交多少,赔多少,之前都是约定好的,而网络互助则是事后付费,是基于风险发生后的成本测算大家要均摊多少钱,是风险发生后根据实际结果来看。这就没法精准到每个月具体要付多少,有时候可能多,有时候可能少,这也会让用户产生疑惑。不过我们也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产品,我们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改进。雨乔表示。

  另外我认为风险履约的担保机制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机制,网络互助没有强制性,意味着用户可能拿得到钱,也可能拿不到。所以为了保证事后用户能拿到钱,能够保证权益能够实现,我们要求用户先交一个履约保证金,保证金我们目前设定是30元。这个30元能够保证一定期限内用户是有能力履行自己义务的。如果非公示期内用户想要退出,这个钱是属于用户的。

有用 (67)